未來到流花服裝市場“拿貨”,也許是這樣一番景象:采購商某服裝城看中的服裝,不再需要叫檔主到后巷的“住改倉”撿貨,而只需掃一掃服裝吊牌上的二維碼,25公里外的物流倉庫將立即根據其下單的數量發往目的地。“線上下單,線下區外倉庫發貨,在線支付交易”電子商務轉型是越秀區政府新一輪批發市場改造構想的美好藍圖。在廣州提出中心城區“嚴禁新建及開辦以現場、現貨、現金交易為主的傳統批發市場”的要求下,越秀找到推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抓手—發展電子商務。
困境:網批時代生意難做
“在批發市場上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一方面是一部分采購商轉向網絡中尋找貨源;另一方面是實體批發市場租金的一路攀升。”在壹馬服裝批發廣場八樓經營男裝的深圳市波士賓利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崇西告訴記者,這幾年一直在尋找電商轉型,但苦于缺乏電商人才和投入精力不足,電商銷售一直沒有起色。
在“網批”時代,網絡經濟對于傳統服裝批發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采購商的購買習慣都發生了改變,從以往的在實體店中考察服裝的款式、花色、品質,到移動鼠標查看服裝圖片、銷量、評價,便可判斷貨源的品質,實體拿貨和網絡拿貨已經消融了界限。“電商發展水平低,是流花服裝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掣肘。”越秀區經貿局副局長譚建光表示,傳統批發市場電商發展水平低的核心是電商產業鏈不完整,多數企業只發揮了互聯網供求信息發布等初級功能,尚未形成網絡交易鏈,無法帶動電子商務上下游關聯企業協同發展。
出路:建立網上虛擬服裝城
“我們現在采用反向招商模式,先培育下游采購商和終端服裝店,再進行上游服裝批發商的招募。”衣聯網總裁龍昌偉表示,今年上游服裝批發商將突破一個個去談判的方式,改為建立網上虛擬服裝城,如引進網上白馬服裝市場,按照線下白馬去布局,一樓展廳做什么、二樓有哪些商戶,采購商進入網上白馬專區時就能一目了然。
不過,龍昌偉也坦言,有些服裝城怕商戶收到好的銷售效益后,擔心被我們挖過來逃離實體市場。“其實我對于服裝城的擔憂也可以理解,畢竟電商的運營成本要比實體店低很多。”龍昌偉表示,有兩大硬性規定讓服裝市場吃下“定心丸”:首先是網上所有批發商戶必須在實體市場有檔口,如果服裝市場檔口退出了,網上的商戶也會被同步注銷。
龍昌偉表示,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讓服裝城消除商戶被挖擔憂,也可以讓監控更直接,出了什么事你有實體店在逃不了;另一方面,就是服裝城商戶所有的網上交易,服裝城都可以監控,流量收益還可以與服裝城共享。
記者調查發現,在衣聯網開展直批(服裝廠直接向服裝店供貨)業務的實體商家規模,上游12000家,下游近200萬家終端服裝店,其數量已遠遠超過白馬等實體市場。衣聯網上的實體批發商主要來自十三行、沙河、白馬、虎門等服裝批發基地,客戶可以直接拿到一手貨。 琦玖服裝店老板謝先生說,衣聯網自身優勢非常多,具有獨特的“防抄板、防串貨”技術,服裝店主所拿到的貨源都是市場最新潮、最時尚為主的貨源。
模式:網上市場+實體市場兩條腿發展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流花涉足電商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設立市場自營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如白馬服裝市場今年全新上線的B2C網站—白馬服裝網、紅棉紅啦網、壹馬網上商城、金祥內衣網等,在這種自營平臺上,把市場擁有實體店的商戶納入其中,為他們增加一個新的交易和業務平臺。白馬服裝服裝市場相關負責人程九洲表示,白馬在電子商務方面提出分二步走:從資訊平臺調整為電商+資訊的網購平臺,最后一步目前也已經實現,白馬服裝網的首頁中也搭建了白馬優質商戶聯盟的“白馬展廳”,未來兩三年目標計劃是吸納商場近千個服裝品牌進駐。紅棉紅啦網目前有中、韓、英三種語言,紅棉的商戶品牌也都放到了官方網站上,去年紅棉電商的貿易額已達到2760萬元。
而另一種觸網方式就是借助第三方交易平臺,例如淘寶、衣聯網等交易平臺,以網上服裝城名義進駐第三方電商平臺。例如白馬服裝市場與淘寶達成戰略合作,淘寶上建立白馬專區,并為白馬后臺數據上傳找尋獨立端品。“白馬商戶有優勢貨源,但不會開網店,而淘寶商戶會開網店,但沒有貨,雙方合作正好形成互補。”程九洲表示,淘寶設立獨立端口就讓合作變得簡單,白馬只要教會服裝商戶的小妹小弟(營業員)按標準給服裝拍照,甚至用手機都可以完成,然后上傳給白馬,白馬再統一更新上傳到淘寶,這樣淘寶網店買家就可以在后臺看到貨源,與商戶進行下單,實際上就是便捷的B2B模式。壹馬服裝批發廣場總經理何偉強也表示,專業服裝市場各樓層品類分類明確、且各品牌商家集中,開展電子商務比散戶更有不可代替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電子商務下中小企業擁有和大企業一樣的信息資源。
企業發展電商的三大誤區
越秀區經貿局推薦的電子商務合作企業衣聯網,其總裁龍昌偉指出,根據這幾年跟服企的接洽,目前服裝企業發展電商存在三大誤區:
1.受到“威脅論”而上電商。他們往往認為,未來電子商務會取代線下的交易模式,“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這部分企業缺乏對電商發展規劃,也不知道自己企業想要什么,跟隨大潮而上,往往在電商上“燒”了錢卻沒有結果。
2.受到利益誘惑而上電商。看到某某品牌在“雙11”促銷戰中銷售過千萬,這些企業只看到了銷售結果,卻不了解銷售過千萬,其準備的庫存可能要達到五六千元,就光發貨打包的人都要幾百號人,這不是每家企業愿意這樣投入。
3.固守既得利益抵觸電商。他們已是既得利益的受益者,對電商有抵觸,認為自己有一線批發市場,又主打快時尚品牌7天至半個月就換一款服裝新版了,當電商沖擊來的時候,貨都賣完了,電商沖擊不到的。“其實,一級批發市場的核心是什么?是里面的核心商戶有規模、有自己工廠生產。”龍昌偉表示,一級批發市場沒有任何行政保證永遠是一級,當另一個地方的服裝城的租金,條件更好,這些商戶就會過去,或者去那邊設分點;另外,現在的批發市場盈利模式非常單一,就是租金和管理費收入。但租金收益是受商鋪多少有限額的,要增加收入只能提高租金,但商戶租金成本高了,最終會轉移到商品上,商品價格上漲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會減弱,這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商戶承受不了就會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