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及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要素資源的“稀缺性”提高,“獨占性”減弱,這促使行業企業去思考新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在新一輪紡織服裝產業鏈競爭格局的“洗牌”中得以生存。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甘肅省紡織服裝協會副秘書長楊賀雄表示,中國服裝行業未來面臨的競爭將是全球化的競爭,而全球化競爭比拼的就是產業鏈的綜合實力,本質上是產業鏈的競爭,在整個產業鏈最為突出的就是科技與品牌的競爭。全球紡織經濟的競爭焦點已經從主要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的產品競爭,逐步轉向重點依靠科技創新能力以及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品牌創造力的競爭,科學技術和品牌已成為某一國家占有跨國配置資源優勢地位或迅速增強后發優勢的關鍵所在。凝聚中國制造2025和中國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和精神,今年的紡織服裝行業的工作重點應當放在努力提升紡織服裝整個產業鏈的科技與品牌貢獻率上,通過提升科技與品牌兩大創新突破點,全面提高整個行業和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品牌是紡織產業鏈所具有的社會價值的綜合體現,品牌已成為一種非常活躍的社會財富和紡織產業的重要資源。品牌國際合作必將出現兩個趨勢,即國際品牌本土化和本上品牌國際化。這兩種趨勢是品牌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品牌國際合作的動力。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品牌競爭是跨國團隊的競爭,品牌的競爭愈激烈,國際間要素的合作、科技與文化創意的合作也必然愈深入。
企業通過品牌形象的建立,塑造具有獨特的企業價值觀、文化內涵、個性和品質,形成差別化的競爭優勢,使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在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強調個性的市場環境下,這點尤為重要。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品牌對企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提升能力、強化和加速企業的市場推廣能力、作為企業無形資產的積累作用等方面,此外,注冊了的品牌還具有對企業的保護作用。可見強大的品牌形象對企業的重要性,但前提是要成功的塑造一個品牌。一個成功的品牌離不開科學人才、科學技術、科技成果的支撐。科技創新為推動自主創新成果快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創新品牌走向世界,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步伐,架起科企合作的橋梁,發揮了科技創新驅動品牌發展的優勢。
未來科技與品牌的結合是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價值鏈的最直接體現,也是點亮中國紡織服裝強國夢的必由之路。世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悄然興起,希望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和廣大紡織服裝人增強科技創新的自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優惠政策機遇,立足本職崗位創先爭優,為打造中國頂尖國際紡織服裝品牌努扎實工作,為推動紡織服裝業由大到強做出積極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