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3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25.7億美元,同比下跌32.6%。其中,紡織品出口58.8億美元,下降29%;服裝出口66.9億美元,下降35.4%。而去年同期,紡織品服裝出口186.3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其中,紡織品出口82.8億美元,增長10.4%;服裝出口103.5億美元,增長12.3%。從數字看,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再現大幅下跌。但將2015年一季度紡織品服裝出口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不難發現,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依然保持小幅增長。
“春節基數現象”是主因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按人民幣計價,紡織品服裝3月單月出口額為770.7億元,下降32.3%。其中,紡織品出口360.4億元,下降28.8%;服裝出口410.3億元,下降35.1%。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超過了1/3,出口形勢嚴峻。
當我們把這一擔憂向晨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國新表露時,他說:“情況并沒有那么糟。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數字比較正常。看紡織出口的運行變化,不能單一看某個月的數字,因為不夠全面,容易把增長和下降的影響面放大。從一季度整體來看,出口波動主要是受春節因素影響,屬于正常的季節性波動。”
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分析人士的印證。據其分析,紡織企業在春節期間通常選擇節前集中發貨,歷史數據表明,行業出口額在春節前形成波峰,節后形成波谷的規律十分明顯。2014年春節在1月末,1月為出口交貨高峰期,單月出口額創下294.2億美元的高點;2月形成波谷,當月出口額僅為112.1億美元;3月則恢復正常水平,快報出口額為186.4億美元。而2015年春節假期在2月中下旬,企業在1、2月出口交貨較為集中,出口額分別達到263.4億和223.5億美元,其中由于上年2月為低基數波谷,今年2月出口額出現高增長;今年3月,則由于企業處于春節假期及節后復工階段,出口交貨減少,當月出口額僅有125.7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基數相對較高,因此出口額同比下滑明顯。
出口新常態已經形成
浙江省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周建雄告訴記者,紡織行業進入新常態后,增速放緩是必然,如今紡織服裝業處在低速增長、波動性增長期,要有大的增長很難。
他分析,當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緩慢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受匯率因素影響,美元和人民幣雖較為堅挺,但歐元等其他貨幣競相貶值,造成消費者購買力下降。“3月,我們對巴西和尼日利亞面料出口下降了20%~30%。”二是我國紡織品在國際上的占比本來就較高,服裝出口在2012年時的占比為37.8%,占到了1/3,所以要想繼續增長著實很難。三是受原料價格影響。“現在的原料價格比去年低很多,導致我們的面料價格一路走低。”
在尹國新看來,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速放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因素。從外因看,存在受“走出去”影響的成分。他表示,近些年,東南亞紡織業發展很快,這無形中使得生產分散速度加快,當前,東南亞紡織產業鏈還不完善,一些面輔料還要從我國進口,所以還未感知直接的壓力,待2~3年后,東南亞國家產業鏈逐步完善,屆時中國紡織服裝壓力將會更大。這是因為東南亞國家有稅無費,所以在產品價格上有優勢。分析內部因素,他認為,當前我國社會創業氛圍不濃,有不少企業沒有專注于實體經濟,發展制造業,而是投身股市,這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較大。
一手練內功,一手變模式
對于未來紡織服裝出口的預判,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專業人士表示,預計一季度以后,隨著春節基數因素消除以及行業銷售逐漸進入旺季,紡織行業出口額增速將呈現逐步提升走勢。
周建雄對紡織服裝出口后市持審慎態度。他認為,各種因素對紡織出口造成壓力,緩解壓力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苦練內功是必修課,辦法永遠比困難多。“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做產品開發,提高產品檔次,這點很重要。”周建雄告訴《中國紡織報》記者。
“近年來,電商對實體經濟影響很大,如果我們在跨境電商這塊掉了隊,那么對我們企業來說損失是巨大的。”周建雄表示。
尹國新則表示,他們會從提升產品品質品位、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加大新產品研發等幾個方面入手,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話語權。
“我們主要讓企業主動適應市場,通過訂單主動轉移、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降低勞動力成本等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廣州紡織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總經理鄭少三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前景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