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時尚人士而言,這一天意味著郵箱里紛沓而至的環保宣言,要么打著“綠色新流行”的口號,要么號召大家使用“百分百環保手袋、背包以及手拿包”或者“10%生態環保染料、材料”,形形色色的倡議旨在宣揚時尚圈的環保意識以及取得的成果——當然這些想法都凝結在需要你購買的產品里。
事隔兩天即是時尚革命日,其所宣揚的主旨卻截然不同:紀念2013年拉納廣場工廠坍塌悲劇,同時提醒世人時尚產業鏈仍然缺乏透明度。(組織者倡議公眾將衣服里外反穿露出衣服的標牌,并拍照片添加標簽#whomademyclothes發布到推特。)
前后兩天所宣傳的訊息南轅北轍。人們是該慶祝還是責難?
總體而言,默認反應是繼續保持審慎的懷疑態度,至少對前者而言。出于職業習慣我總是對事件的動因保持質疑,況且批評總比贊美容易說出口(以免顯得像個托兒),不過時尚產業早就因其產業鏈丑聞而臭名昭著了,從血鉆到上世紀90年代耐克血汗工廠再到如今的孟加拉悲劇。
快銷時尚制造出大量廉價服裝,很難想象他們不賺錢,盡管H&M交出了一份可持續報告。
誠然,變革正在發生。
可持續服裝聯盟首席執行官Jason Kibbey在加州總部接受采訪時稱,“一條生產線上某件衣服的纖維選擇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但是人們似乎已經意識到這一切不僅僅是自己買的開心而已。”Kibbey先生的團隊是一個貿易組織,成員眾多,范圍從巴寶莉到美國環境保護基金。
如今可謂可持續時尚的2.0時代,也可以采用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健康項目資深專家Linda Greer的建議,稱之為“可持續之旅”。
第一階段的任務旨在宣傳相關問題、推廣保護意識;在2.0時代各品牌則著力從用水、用電、纖維生產等方面評判自身的環境影響力,正如Kibbey所言,“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承擔起責任。”
舉個例子,開云集團2010年以來以彪馬為例首推環境損益表,如今這一分析方法已經應用于集團旗下所有的奢侈品牌上,并將于2016年公布測評結果;此外,Dow Jones,Ethisphere以及Corporate Knights等公布的可持續發展指標也將用以測評其旗下企業。
本周的兩個引人關注的事件反映出時尚圈參與環保事業的新意愿,即使此類話題絕非媒體炒作的興趣所在。這類倡議很難用一張Instagram照片說得明白。
時尚產業仰仗于圖像,深深依賴媒體平臺,要知道美國時裝設計協會將在今年6月向Instagram頒發媒體大獎,在此背景之下,環保方面的倡議固然值得關注。
阿迪達斯這個長期活躍在各個指數排行之上的品牌近日宣布與Parley for the Oceans組織簽訂為期5年價值7位數的合同,后者旨在宣傳、處理海洋塑料問題。用阿迪達斯全球品牌總監Eric Liedtke的話說,這是該公司截至目前在此方面最為長遠的投入。未來阿迪達斯將參與到新型塑料制品的研發以期能夠應用于可循環滌綸的生產,并且引領更為直接的行動,換言之,在海灘上撿垃圾。
此外,向來熱衷社會活動的奢侈品牌Maiyet自2010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在欠發達地區打造可持續商業模式,啟動了首個供應鏈倡議。該公司還與Gobi Revival基金會合作資助疫苗項目,并且設立了針對蒙古牧羊人的“牧場衛生”項目,后者還有助于Maiyet獲得更“干凈”的羊絨。
Maiyet承諾每年向此項目投入20萬美元并直接向牧民購買40噸羊毛纖維(此舉意在反擊歷來存在的中國掮客),隨后該公司可以在意大利的工廠加工羊絨,加工流程受到Maiyet的監控。該公司計劃將生產出的材料帶到Pitti Filati佛羅倫薩紡織品博覽會,對于品牌自身以及其他購買的商家而言都是上乘的質量保證。當然,在此過程中Maiyet也能獲得額外的利潤。
兜售概念要比賣衣服復雜的多。借助合作伙伴Pharrell Williams,阿迪達斯攀上了Parley,但是垃圾和羊糞可沒有包包、靚模吸引眼球。
供應鏈問題是時尚圈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它關系到牽扯其中的人力和環境成本,并且這個領域也始終有人關注。正如Greer所言,“這也算是該行業一個重要熱點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環保主題不那么吸引眼球,Parley的創始人Cyrill Gutsch才會想要和阿迪達斯合作,“創意行業制造輿論,球鞋往往是叛逆的象征,他們很貼近年輕消費者。”
諷刺的是這其中的關系似乎發生了轉換,以往時尚品牌總要攀附明星制造聲勢、吸引目光;如今時尚品牌卻搖身一變開始帶動其他行業。相關品牌得到的不僅僅是好口碑,在聲譽風險管控、品牌價值增值方面同樣有利可圖。
與此同時,時尚圈的第三大發展贏得了全世界環保批評家的贊譽,實屬不易。
具體說就是Burak Cakmak被任命為美國帕森設計學院時裝戲系主任。根據帕森執行院長Joel Towers,學院在近200名候選人中選中了Burak Cakmak,后者主要在開云、施華洛世奇以及Gap等企業從事可持續類工作。
“我們想找一個能夠闡釋時裝未來發展的跨界人才,Burak是個有力的人選。”
在帕森,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必將融入所有課程設置中,而非局限在某個單一的學科。未來各大時尚品牌的雇員,從創意團隊到公司執行層面,都務必具備環保以及人權的認識。這也算是在“智能設計的大范圍內。”
時尚行業發展至今,綠色已不是代替黑色的新色彩,環保概念也不再是隨著潮流變換的流行元素。
如今它更像是新的丹寧色,一種業內所有品牌都少不了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