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在中國悄然變成了一股熱潮,在跑步背后,賽事運營衍生開發同樣前景廣闊。除了傳統的開發紀念品作為衍生產品,賽事旅游、相關培訓和定制服務、四季跑、極限馬拉松等上下游產品成為新的衍生開發發力點。盡管現階段這些衍生項目所帶來的收入占比并不高,但業內人士表示,衍生收入前景可觀。
賽事旅游已開始布點
“賽事旅游主要是指跑游參賽團。”智美控股集團副總裁、賽事運營公司總經理宋鴻飛介紹,圍繞賽事做一個參賽套包,包括行程安排、參賽安排、城市觀光旅游等。而公司在賽事旅游的組織上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和國內外馬拉松賽事組委會合作,進行參賽名額置換。“雙方在運營賽事時向對方提供部分參賽名額。”二是和旅行社合作,設計包含參賽行程的旅游產品。
宋鴻飛介紹,“目前賽事旅游尚在布點階段,盡管在營收中占比不大高,但前景廣闊。以今年初巴黎馬拉松為例,組委會給我們的100個名額,參賽包3萬元一個,僅在廣東區域廣馬參賽人群中推送后就一天報滿,就目前市場需求來看仍是供不應求”。
培訓和定制服務空間大
主打的衍生產品,除了傳統的賽事紀念品和賽事旅游,宋鴻飛說,目前智美賽事運營中還有培訓和定制服務提供。培訓是由專業的講師重點圍繞馬拉松講解健身知識,如熱身、拉伸、賽后恢復等,二是培訓學員,使之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裝備和運動補充產品以及制定適合自己的訓練餐飲計劃。
“此外還有偏高端的定制服務。”宋鴻飛強調,“比如廣馬的備戰班,我們有專業人士根據報名者自身水平特點制定訓練方案,以便在比賽時達到一定的狀態。”不僅是賽前備戰班,還有健身的定制服務。
而對于這一市場,宋鴻飛表示,健身專業化趨勢下,培訓和定制服務需求不斷擴大,公司也正在著力開發更多的培訓和定制服務項目。
四季跑、極限馬拉松等上下游廣闊
不僅是開發以賽事為平臺搭建起來的軟性服務類產品,宋鴻飛表示,智美也圍繞馬拉松組織上下游的活動,極限馬拉松和四季跑是目前已有的產品,在營銷上就可以有更為豐富的盈利模式。
宋鴻飛同時表示,以興趣作為平臺搭建新形態的馬拉松也將是未來市場發展的方向之一。“比如目前已經稍顯成熟的戈壁挑戰賽,主要是有共同興趣人群參加,聽起來小眾,但是就路跑來說卻是個不小的市場,尤其是積極的活動者的投入意愿更大,一場戈壁挑戰賽僅報名費就達數千元,參賽者消費達10萬元之多。而這還只是多元化形態之一。”宋鴻飛解釋道。
業內觀點
衍生收入前景可觀占比低
但對于衍生板塊的開發,也有人表示目前尚待解決的問題比較多,比如參賽團在很大程度上受參賽名額限制,針對開發一款旅游產品,成本較高等。盡管前景可觀,宋鴻飛也坦承,目前B2C這一塊衍生收入占比并不高。
在宋鴻飛看來,不見得在于運營多少個項目,目前正當國內體育消費興起,體育消費發展尚存同質化,產業鏈思維和多元化是必然趨勢,尤其是針對市場這樣的擔憂。“產業鏈運營能夠更好地控制預算成本。”
業內人士還補充道,在賽事形態上實現多元化,以社區等小組織為主的小型馬拉松未來也將大行其道。“尤其是四季跑等上下游產品的開發,基于健康理念,不僅城市效益好,也是在孵化目標消費者。”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表示。
此外,從國際馬拉松的發展來看,娛樂化、品牌化也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宋鴻飛表示,品牌認同感能夠有效促進馬拉松賽事及其衍生開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