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細則仍未出臺,傳聞似無托底政策,多方信心受挫,空方借機發力。上周五,鄭棉主力合約CF1501收13605元/噸,周跌620元/噸,已回到2010暴漲以前的平均價格,技術上繼續下跌空間有限,截止上周五收盤,從持倉看,多頭增倉明顯,已出現凈多頭。目前點位空方已無收購企業的套保單,均系資金炒作所為,但不排除市場恐慌與空方借機打壓,短期出現更低點位。在無政策指導價的情況下,盤面價格對市場收購、紗廠采購影響較大,從國家層面來看,既希望市場自由競爭,又不希望資金過度炒作造成價格過渡下跌,影響籽棉交售,造成國家直補支出過大,所以當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時,國家會從宣傳和政策上給予適度引導,基于上述分析,鄭棉價格應已接近底部區域。現貨市場,紗廠對14000-15000元/噸的價格認可度較高,也將對期貨價格形成較強支撐。陳棉合約CF1409持倉繼續減少,持倉大都為深套者被動持有,以平倉為主,無新進資金,后期向新棉合約價格靠攏的概率很大。澳棉新花質量普遍不好,紗廠多轉向美棉,美棉出口好于預期,但出口增加量不及產量預期增加量,農產品大豆、玉米、小麥均創出新低,鄭棉大幅下跌,美盤無奈重回調整。上周五,12月合約收于64.31美分/磅,周跌226點。技術上仍有測試前期低點62美分/磅的需求,基本面上,產量增加和中國進口減少對美棉出口壓力很大,中國明年的配額政策和新棉市場價格對其影響較大。新政如不托底,對新年度棉價底部將帶來較大想象空間,較低的中國棉價,必然使中國棉花、棉紗的進口大幅減少,對全球(除中國)棉花的銷售將帶來較大的壓力,目前美盤和鄭棉正尋求滑準稅下的動態平衡,一旦全關稅下兩市接軌,美棉將迎來中國客戶的較多訂單,按10-12美分/磅的基差推算,美盤的拐點應在55美分/磅一線,全稅通關價格在14500元/噸。
現貨市場。大廠和部分中小廠備貨普遍到10月初,部分小廠由于資金和擔心價格下跌,仍堅持隨買隨用,在市場上零星采購。拋儲結束后,供應主要來自貿易商的庫存,大部分貿易商庫存較低,絕大部分中小貿易商已是零庫存,在供需都很低迷的行情下,市場呈現量低,價穩狀態。市場主要品種成交價格,印度棉中心價329,16500-16600元/噸,428在16200-16300元/噸,保稅貨價格75-77,美分/磅視質量而定。拋儲美棉17200-17600元/噸左右,通關2級美棉17500-17800元/噸,3級17200-17500元/噸。4級16500-16800元/噸,5級16200-16300元/噸,2級澳棉中心價18500元/噸,3級17800-18000元/噸,4級17300-17500元/噸,拋儲新疆棉,2級17300-17500元/噸,3級17100-17300元/噸,4級16600-16900元/噸,地產棉16600-16900元/噸,成交清淡。隨著新棉上市量增加,棉價中心會快速下移。長絨棉銷售時間不多,拋貨力度加大,報價普遍下調,137總體報價在28500元/噸,成交普遍在28000元/噸一線。皮馬棉在國產長絨棉的壓力下,美金報價下調,通關價格與國產棉逐步接近,需求很少,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狀態。今年新疆長絨棉產量比去年翻番,價格在細絨棉的壓制下,不會很高,對進口長絨棉的擠出效應很大,預計長絨棉進口量會大幅減少,貿易商在訂購遠期貨時要密切關注。
新棉收購。各地零星試探收購,細則未出,棉農、收購企業均處于觀望。
需求方面。在預期降價的思維下,各方忙于去庫存,謹慎下新單。終端市場,全球紡織品服裝消費市場增長乏力,新興國家擠占中國內外市場。內需方面,工業、流通環節存貨高位,消費因能力不足,難以啟動。等待新棉上市后,若價格下降較多,會刺激出口和國內消費,屆時需求會有一個明顯的增加。
配棉建議。拋儲已經結束,近期紡企用棉仍以庫存國儲棉和通關進口棉為主。資金比較充裕的紗廠大都備有1-2個月的庫存。新棉零星上市,地產棉減產較多,應該少于150萬噸,另外,由于近期部分主產區連續陰雨,上市新棉質量較差。進口棉在缺少配額的情況下,可供資源相對較少,新疆棉產量預計在450噸左右,是市場資源的主體,傳聞國家還將采取獎勵配額的方法鼓勵紗廠使用新疆棉。取消收儲后,各加工企業的質量意識明顯提高,新年度新疆棉質量可望大幅改善,紗廠應根據紡紗質量要求和貨源供應情況,提前做好配棉結構調整。
操作思路。鄭棉CF1501、1505空單分批平倉,此點位仍有下跌空間,但空間有限,13600元/噸的價格已低于10年均價,持倉已經出現凈多,隨時準備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