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植棉面積有所下降,但在畝產提升和棄耕率走低的對沖下,2015/2016年度棉市供應壓力不減。中國產棉區同樣面臨上述風險。
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布的7月全球產需預測認為,2015/2016年度全球植棉面積預計為3130萬公頃,同比減少6%,不過受益于棄耕率下降和單產略微提高,植棉面積減少給產量帶來的負面沖擊被部分抵消。同時,預計全球棉花產量為2390萬噸,同比減少9%;預計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490萬噸,同比增長2%。
雖說產需缺口達到100萬噸,但由于預估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為2190萬噸,同比增長9%,庫存消費比為90%,因此到2015/2016年度,全球庫存仍有2090萬噸,同比僅回落5%,棉市高庫存景象依然存在。
usda的預測更為悲觀,其在7月全球棉市產需報告中稱,由于中國棉花消費量減少,且化纖用量和進口紗數量顯著增多,預計2015/2016年度中國棉花庫存將增加54.4萬噸,進而刺激全球期末庫存調增40多萬噸。
希臘債務危機和美元升息預期強化一度令國內鄭棉期貨價格大幅重挫,盡管隨后市場消化掉系統性風險,但面對國內外棉市供應壓力不減而下游消費低迷的現狀,鄭棉期貨主力1601合約還是維持偏弱走勢,期價在12600—12800元/噸的區間內窄幅整理。
6月棉紗紗進口量增明顯。進口印、巴、越紗居首。6月進口棉紗19.36萬噸,同比增長37.64%,呈持續激增態勢。其中自印度進口4.8萬噸,增長46.98%,自越南進口4.74萬噸,增長56.93%,自巴基斯坦進口4.07萬噸,增長20.98%。另據越南和巴基斯坦相關部門統計資料顯示,6月越南出口棉紗8.3萬噸,增長14.32%,巴基斯坦出口5.03萬噸,增長11.7%。但據港口貿易商反映,近期進口紗走貨普遍放慢,質量問題較為突出,需引起進口商和紡企關注。
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6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253.5億美元,同比下降1.16%,降幅有所收窄。其中服裝下降3.1%,紡織微增2.25%。6月紡織服裝進口22.1億美元,同比增長0.78%,除2月外首次止降回升,其中服裝增長5.87%,紡織微降0.71%。
從出口市場看,6月對歐盟持續下降,出口55.83億美元,下降8.3%;對日本出口深度下降,出口13.96億美元,降幅13.67%;對東盟出口止降回升,出口28.72億美元,微增4.11%;對香港出口11.39億美元,下降27.51%;對美國出口增強,出口47.09億美元,增長16.58%。
從出口產品看,主要體現三大特點,一是面料出口量回暖,紗線和服裝出口持續下降。
6月紗線出口量同比下降2.44%,服裝下降5.54%,面料同比增長7.67%,已連續2個月增長。二是紡織產品出口數量略有增加,價格小幅續跌。據測算,6月紡織出口額同比增長2.25%中,數量增長2.57%,價格下降0.32%。三是棉制產品出口下降,化纖類產品出口繼續微增。如6月棉紗出口同比下降15.16%,棉布下降0.13%,棉制服裝下降11.99%。而化纖面料同比增長7.14%,化纖服裝增長0.05%,化纖紗微減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