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供過于求
在經過短暫的拉高后,近2個月來,棉花期貨價格持續下行,跌破15000元/噸大關。雖然目前現貨價格比較堅挺,但隨著利空因素逐步顯現,后期鄭棉將繼續維持弱勢。
全球市場供應大幅增加
9月的USDA報告沒有體現颶風對美國棉花產量的影響,市場對10月USDA報告抱有一定的期待。但10月的報告沒有太大的亮點,美國產量雖然下調14萬噸,但被其他國家增加的產量抵消。消費方面,全球消費小幅上調。整體來看,國際市場的供應充裕,今年相比上年度產量增長311萬噸,而消費僅增長了94萬噸,產量多于需求63萬噸,期末庫存增加61萬噸。如果把中國除外,整個國際市場的供過于求形勢則更加嚴峻,雖然市場上一直存在中國輪入進口棉的預期,但供應壓力還是很大。近日雖有印度古吉拉特提高補貼棉價的消息,但對供需情況沒有影響,外棉的供應壓力沒有緩解。
新疆地區籽棉價格混亂
今年新疆地區的籽棉收購價格比較混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機采棉價格較低,手摘棉價格較高,目前北疆地區機采棉籽棉收購價格在6.2元/公斤左右,但南疆地區的手摘棉價格高達7.4元/公斤,棉花成本相差甚巨;其次,棉籽價格相比去年大幅降低,導致軋棉成本明顯提高,去年同期的棉籽價格達到2.5元/公斤,今年只有1.6元/公斤左右,皮棉成本上漲1000元/噸;最后,今年南疆手摘棉拾花成本抬升明顯,籽棉成本提升。
由于籽棉價格不一,導致目前的期貨價格對應的套保空間不一致,按北疆機采棉成本,目前套保基本保本甚至略虧,但南疆手摘棉則有較大虧損,因此造成了在15000元/噸期價這一重要關口持續爭奪的局面。
明年拋儲前國內供應過剩明顯
就國內供需情況而言,供過于求比較明顯。筆者推算,到明年3月國家拋儲時,以國內產量預計540萬噸、期初庫存182萬噸、進口量50萬噸,消費以全年840萬噸,折算到2月底為367.5萬噸計算,2018年2月底庫存為404.5萬噸,相比2017年2月底時的302.2萬噸庫存要增加102.3萬噸。
多個到新疆地區調研的團隊反饋,目前新疆地區皮棉銷售不暢,原因是紡織企業的國儲棉儲備充足,并不急著采購新棉。按中國棉花信息網數據,截至2017年10月19日24點,新疆地區皮棉加工總量112.09萬噸。其中,兵團加工量41.82萬噸,地方加工量70.27萬噸,日增量4.83萬噸;2017/2018年度已完成新疆棉公檢88.67萬噸。按今年新疆地區棉花產量450萬噸的預期,后期還有大量棉花上市,現貨市場供應壓力更大。
綜上所述,目前多空雙方在15000元/噸期價附近爭奪激烈,主要是因為期貨貼水后,企業套保意愿不大,而根本原因是目前現貨價格堅挺。但從供需情況分析,隨著新棉大量上市,供過于求現象將越來越明顯,價格下跌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作者單位:長江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