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為自治區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與質量掛鉤試點的瑪納斯縣,圍繞降成本、提質量開展棉花供給側改革,棉花種植結構不斷優化、棉花質量明顯提升、現代農業逐步發展,當地這一最具優勢產業正呈現出新的面貌。
10月28日,在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朱家莊村棉農孫長坤的棉田里,采棉機來回穿梭,加緊作業,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過去,孫長坤種遍高產的棉花種,可都會因為棉花質量不達標,銷售價格不理想。今年,孫長坤加入樂源合作社,和大家一起抱團種植高品質棉花。
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朱家莊村棉農孫長坤告訴記者,今年棉花豐收了,產量在400公斤往上了,我們從春天播種,夏天的管理到秋天的收獲,都是統一的,棉花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國家給棉花每公斤補助三毛錢,使我們對棉花的種植和管理,更有信心了,拿到補貼以后,吃了定心丸,更加有信心把棉花管得更好,我們特別感謝黨和政府給的惠農政策,讓我們得到了實惠。”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與質量掛鉤試行,也加快農民成立棉花種植合作社,開展集約化種植的步伐。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樂源合作社積極優化種植品種,提升棉花質量,精耕細作種好棉。今年,樂源合作社種植的8000畝棉花,采用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等“六統一”模式,畝產最高達450公斤,實現棉花的豐產豐收。
進加工技術,重視棉花質量,是今后棉企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瑪納斯縣積極發揮試點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棉農和加工企業通過分等采摘、分級堆垛、分級加工等方式提升棉花質量。在瑪納斯銀天棉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棉企已開足馬力加快生產皮棉。今年,銀天棉業為解決棉花加工效能低的問題,投資1400萬元對棉花加工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提升棉花加工能力和加工質量。
瑪納斯銀天棉業有限公司廠長馬有宏說,我們收購籽棉26500噸,加工皮棉5000噸,今年的棉花品質還是很不錯的,馬克隆值和長度,我們基本上達到“雙29”,質量比去年有所提高,棉農的棉花收過來之后是分級分垛,基本上一個品種就在幾個垛子,像這樣加工出來,咱們的皮棉就能保證質量,棉紡廠也喜歡,我們企業也增效了。”
今年,瑪納斯縣圍繞降成本、提質量開展棉花供給側改革,種植優質棉83萬畝,機械化采收將達到100%,探索出一條農產品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價格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新路子,帶動了棉花生產、加工、流通、紡織全產業鏈發展,提升棉花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助推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