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剛拍了一塊土地,大概三千多萬,原有的廠房可以繼續使用,但是機器、設備都要淘汰,需要重新采購。”
在盛澤地區有一家三百多臺噴水織機的紡織老板,王老板談到,“雖然三千多萬這個價格有點偏高,但我還是下決心拍下來,最大的優勢就是與我們現有的廠房相鄰,不管是合并擴建還是綜合管理,都比較方便。”
在盛澤地區從事了二十多年紡織的吳老板,前段時間遇到了廠房拆遷,因此也得到了一筆大額的賠償金。
“我們廠房今年正巧遇到拆遷,雖然拆遷款有幾千萬,但是現在機器設備還在,干了這么多年紡織,還是想繼續從事紡織行業。首先是把原來的欠款還有部分資金都結清,剩下的大部分資金,準備重新購買廠房或者租用廠房,繼續投入生產。”
做了多年紡織貿易生意的沈老板,今年遇到了一件“糟心事”。
“前段時間有一筆三十多萬元的訂單,坯布、染費都已經結付,但是成品發給客戶,居然出現了撕裂現象。客戶要求全額賠款,為了后續能夠繼續合作,只能自己認栽,三十幾萬全額賠款。另外坯布費和染費等也都是已付款,這樣一進一出,等于白白損失了幾十萬,今年一整年的利潤基本都賠進去了。但為了后續的發展,只能硬著頭皮把這個損失承擔下來。”
不管是王老板選擇擴大廠房規模,拓寬產品范圍;吳老板選擇繼續從事紡織,重新投入生產;還是沈老板堅持立足紡織行業,虧損也要從頭再來。似乎都有一種“行情虐我千百遍,我待紡織如初戀”的趕腳!
雖然說今年以來,整個紡織市場籠罩在“產能過剩”的格局之中,大部分常規化纖面料表現不甚理想,整體缺乏亮點產品,織造廠家庫存壓力偏大,市場整體競爭較為激烈。但大部分的紡織人士,依然堅持在紡織市場,堅守著紡織業,除了對于這個行業的熱愛以外,更多的還是有著期許和希望!
PART1
今年由于織造產能迅速擴張,帶來的產能過剩導致行情慘淡。首當其沖,春亞紡、滌塔夫以及尼絲紡等常規產品從前兩年的“網紅”產品淪落為“爛布”,紡織市場難有“熱情”,傳統紡織旺季金九銀十等市場反應也沒有想象中熱烈。
但是今年具有高附加值的T400、T800、酷絲棉等面料產品,還是從偏淡的行情中脫穎而出,一度占據著市場主流,火爆市場。就近期市場來說,仿真絲、仿記憶面料在近階段的訂單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另外就是織造市場的庫存壓力,也好于預期;據中國綢都網數據統計,目前盛澤地區坯布庫存集中在37天左右。
PART2
面料價格普遍走低,但原料成本也有下降
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幾乎所有的面料品種價格多有不同程度的走低:如75D緯捻仿記憶年初2.8元/米,現報價在2.3元/米;75D 24T雪紡,價格從往年的3.3元/米降至了2.6元/米;380T尼絲紡從4.5元/米跌剩下3.3元/米……
伴隨著價格走低,織造廠家以及貿易商們的利潤自然有所縮減,但也不至于出現大幅度的虧損。由于行情原因,其實自上而下,所有的成本相應也都在降低,就從最必須的原料來看,今年以來滌綸長絲市場各主流產品價格重心節節敗退,不僅大幅滑落至年內低位,更是創下近三年以來的價格低點。根據中國綢都網數據統計,滌綸長絲主流產品同比下跌普遍接近1000-3000元/噸不等,跌幅逼近10%-30%。
素來,紡織行業有著“好三年、壞三年”的周期律!雖然今年紡織行情不甚如人意,行業利潤下滑,但風水輪流轉,明年再熬一熬,紡織“春天”或許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