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紡織服裝、箱包、鞋、體育用品為主要展品的第11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第三期1日開幕。創立品牌、提升品牌成為本期廣交會上的關鍵詞。
在一些同行訂單縮水8%-10%時,南通華藝服飾有限公司一季度訂單量同比增長了10%。公司營銷負責人張愛書說,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已無法與東南亞國家的同行拼價格,因此必須提高產品附加值,走中高端產品路線,這就決定了中國外貿要通過品牌實現突破。
鞋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鞋企康奈集團出口負責人繆仁贊告訴記者,集團之所以能在逆勢中保持20%-30%的增長,得益于將市場定位在中高端男鞋市場,且多年品牌建設也為拓展市場打通了路徑。早在十年前,康奈就在巴黎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目前在全球有100多家直營店,將“中國制造”的招牌掛上了許多知名商業中心。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中國制造”,“品牌”沖擊波的到來在意料之中,特別是紡織服裝、體育用品等一旦有了品牌,其附加值就會成倍增加。顯然,中國外貿企業的品牌之路還要走上很長一段距離。
來自廣交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本屆廣交會二期結束,境外采購商累計報到人數160789人,較上屆廣交會有大幅回升,但仍未達到去年同期16.6萬余人的水平。
廣交會第三期將持續到至5月5日結束,期間將推出服裝相關設計展示,并發布未來兩年服裝潮流趨勢。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被視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每年兩屆的廣交會約有40萬名海外采購商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