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洋看來,如今這個浮躁的大背景下,很多設計師的作品都浮于表面。“比如有些民族化的服飾就是臉譜化的設計,但真正的設計其實是一種感覺,并不是說完全不用西方的元素。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中西方元素結合的方法,經典的圖案你可以用,但要用在骨子里,而不是用在表面上。比如說我的月宴,我獲中國服裝設計師創意大獎的那場秀,所有人在那里沒有看到過多的中國元素,但都能感受到中國元素。比如配樂用的是經典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是我自己和音樂人重新編曲,最后謝幕的時候我用英文唱著這首歌,結束的時候下面甚至有人哭了。我沒有用很夸張的敲鑼打鼓,但我就這樣將東方的娟秀和西方的浪漫結合到了一起。”
“后來有媒體說,在這個煩囂時裝周里面,劉洋的秀終于讓我們的眼睛干凈地洗了一次。這個評價很高,對我來說也很準確!我希望我的秀能給觀眾靈魂深處帶來一絲感觸,給新生代的設計師做一些榜樣。現在很多設計師都靜不下心來做好的作品,不止是在國內,國外也是一樣,所以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多少經典的服裝秀了。”
好的作品是靈魂的對話
設計師其實是在設計一種生活方式,設計的作品就是設計師倡導的生活方式
劉洋的“靜”,不僅體現在他的生活方式上,也體現在他的作品上。“我不喜歡那些很復雜的東西,真正好的設計是用最簡約的線條去制作的服裝,一根線條就可以說明很多東西。”
劉洋認為,設計師其實是在設計一種生活方式,設計的作品就是設計師倡導的生活方式。“現在的人已經活得很累了,為什么還要在上面再加上那么多復雜的東西?我倡導的就是一種健康、優雅、時尚的生活方式。服裝與人是分不開的,我們就應該讓人能夠在服裝中找到一種寄托,讓他在形式上能夠輕松一些。”所以,劉洋的作品很“靜”,劉洋的工作室很“靜”,劉洋在加拿大的生活也很“靜”。
這樣返璞歸真的生活也在劉洋身上收到了效果,最明顯的就是他的“逆生長”。不熟悉的人看到他可能會覺得他只有30歲左右,完全不會想到他是個已經出道二十多年的設計大師。
“在國外,人家都問我是不是二三十歲,我說二三十歲的人都是我的侄子。經常有人來問我有什么駐顏秘訣,我就開玩笑說我們劉家有傳統,你看看劉曉慶,”劉洋笑著說,“其實秘訣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有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現在很多人活得很累,像我有時都笑一些學生,明明是90后,怎么看起來跟我一樣老?”
于是,卸下“偶像”職責的劉洋給自己找到了新的使命: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像阿瑪尼就說,我不是在賣服裝,我是在賣一種生活方式。作為設計師,你的設計就是在倡導一種生活方式,你自己就要身體力行,這是一種責任。現在這就是我的責任,去引導一種慢節奏的、有質量的、有愛的、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很欣賞馬可的一句話,她說人三十歲以前是研究自己從哪里來,三十歲以后是思考自己如何消失。她成名了,她不喜歡聚集在鎂光燈下,安安靜靜地生活,那就是我欣賞的生活方式——優雅地生活,優雅地工作。”
廣州午后的陽光灑在劉洋身上,光影的交錯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仿佛那就是溫哥華海邊的燦爛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