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周是服裝、鞋類、皮具等品牌或設計師展示潮流創意、發布最新時尚產品的平臺。每年各大時裝品牌都會選擇在權威性的時裝周上提前發布下一季潮流新品,接受客戶預定以進行批量生產,并希望獲得權威行業人士的肯定以及廣大媒體的宣傳。通常以動態發布會為主,輔以小型的作品靜態展和流行趨勢講座、研討會等活動。以服裝產業為核心的時尚產業,是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整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的直接體現,時裝周的舉辦對廣東服裝產業升級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
第一部分 國內外時裝周現狀
在西方近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程中,通過不斷的交互和融合,最終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個性的五大時尚之都: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意大利米蘭、日本東京。這五個城市無一例外地都是經濟高度發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在這些城市里,時尚產業成為當地乃至所在國家的支柱性產業,而時裝周成為傳播時尚潮流的載體。時裝周的舉辦,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服裝為主導的時尚產業話語權的象征。表 世界五大時裝周舉辦情況
時裝周名稱 |
所在 城市 |
舉辦場地 |
創辦 時間 |
已歷屆數 |
舉辦頻率 |
每屆最多活動場次 |
|
巴黎時裝周 |
巴黎 |
羅浮宮 |
1973 |
42 |
一年兩屆 |
91 |
|
紐約時裝周 |
紐約 |
林肯中心 |
1943 |
72 |
一年兩屆 |
45 |
|
米蘭時裝周 |
米蘭 |
市中心 |
1979 |
36 |
一年兩屆 |
72 |
|
倫敦時裝周 |
倫敦 |
市中心Somer House |
1984 |
30 |
一年兩屆 |
65 |
|
東京時裝周 |
東京 |
日本國際展覽中心 |
1985 |
55 |
一年兩屆 |
51 |
自1985年11月,日本首屆時裝周在東京召開,拉開了亞洲舉辦時裝周的序幕,隨后中國國際時裝周、韓國首爾時裝周、廣東時裝周、上海時裝周、青島國際時裝周、海西國際時裝周等時裝周相繼創辦,經過多年努力,都在不同的區域內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尤其是,廣東時裝周經過14屆積淀,已成為是亞洲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時裝周,時尚前瞻性、產業引導性強,被譽為引導生產和消費、具有風向標作用的國際時尚服飾文化活動。
全球五大時裝周影響力的形成源于產業的歷史積淀,但與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也是分不開的,巴黎、倫敦、米蘭、東京、紐約等世界時尚之都所在政府均大力支持服裝產業的發展。日本東京對時裝周的支持尤為突出。為了有效搭建日本服裝對外宣傳推廣平臺,2007年日本時裝戰略會議策劃委員會專門成立了東京時裝周促進機構,此后日本政府每年專門劃撥6億日元(折合人民幣4900萬元),用于持續舉辦日本東京時裝周的各項活動,幫助企業挖掘培養服裝專業人才,加強國內紡織服裝信息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協同效應。此外,日本還建立了發達的時裝教育體系,占全國人口0.3%的人受過服裝方面的專業教育。
目前,我國各服裝大省均高度重視推動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北京、上海、杭州、大連、泉州等底專門制定了服裝產業政策。如上海市編制了《上海建設國際時尚文化中心系統工程發展綱要》,提出調整上海傳統服裝產業結構,實現飛躍式發展;北京市發布了《促進北京市時裝產業發展,建設“時裝之都”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北京建設成為引導中國服裝發展的中心城市。相比而言,這方面服裝大省廣東比較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