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時至今日,我們驚奇地發現,鞋類垂直電商都在“轉型”。總結下來就是大家都開始“不務正業”,鞋類電商沒有人再專注于鞋品銷售。我們不禁要問,垂直電商的護城河在哪里呢?
垂直電商這筆賬,委實不好算。
首先,它因人而異。
依靠內生增長、穩扎穩打,或者借力資本、高舉高打代表了兩種迥然不同的商業模式。這兩種商業模式嚴格意義上講并沒有對錯甚至優劣之分,不能單純地從結果上來斷言好壞。不同的人、不同的資源,在不同的時期,采用不同的策略。合適就好。
但兩種商業模式短期內在財務上的表現截然不同。而即便是同一種商業模式,不同的團隊實現的結果也可能相差甚大。
其次,它因時而異。互聯網廣告成本一年之內上漲了六倍、十倍、十二倍,各個版本都有。具體漲幅不重要,我們只需要確定廣告價格劇烈上漲就夠了。
而在電商最狂熱的時期,即使廣告價格上漲兇猛,大家依然爭相往里擠,而且從線上打到線下。曾幾何時,地鐵縫隙里都被刷滿了電商廣告。而今,一切復歸于平靜。雖然很多人抱怨互聯網廣告的價格并未有效下降,但花錢的決定權終究掌握在電商人自己手中。
再次,它是一筆“糊涂賬”。鞋類電商還未誕生上市公司,各家企業的財務并不見得完全規范。而即便規范,指標的統計口徑也不盡相同。不過,這樣也帶來了好處。每家企業都可以發布自己的數據,看得人眼花繚亂。
凡此種種,都非常考驗觀眾的辨識能力。
垂直鞋類電商騙了誰?
樂淘畢勝曾提出兩個版本的垂直電商成本結構,并得出一個結論:垂直電商是個騙局。
好樂買李樹斌針鋒相對,對這些數據進行了逐一辯駁。他認為,垂直電商不是騙局。他們各自給出的數據并不見得完全精確,但已足夠參考。
我們把電商的費用歸為三大類:訂單交付成本、運營成本、營銷成本。
訂單交付成本中最主要的是倉儲和物流成本。李樹斌表示,以行業“正常平均水平”為例,電商的綜合訂單交付成本應該控制在10%~15%的范圍內,超過15%就太高了。
我們可以從幾家上市電商得到參考:亞馬遜的倉儲成本和配送成本分別為9.52%和8.3%;當當網的兩項費用分別為5.8%和7.45%;唯品會則為8.87%和6.31%。
綜合來看,倉儲物流費用是電商最沉重的費用。跟線下零售的平效和人效類似,這兩項費用的優化也是一個精細活。
電商另外一大費用是營銷費用,這也是彈性最大的一部分成本。分解電商在不同時期的營銷費用,基本就能看出這家企業背后戰略的演變。
畢勝在中歐演講時給出的樂淘營銷成本是30%。他同時稱,在最激進的時候,樂淘的營銷成本能占到當期收入的50%。進入2011年下半年以后,樂淘宣稱砍掉80%的廣告費用。在畢勝給出的第二個版本中,樂淘的引流費用下降到了10%,兩處數據基本吻合。
李樹斌則認為,行業“正常平均”的營銷費用為6%。他表示,最瘋狂的時候,營銷費用也曾超過10%。
就推廣而言,垂直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營銷效率”低下。越垂直,說明企業的消費群體越細分,傳統的廣播式營銷能夠有效命中的概率也就越低。我們看到許多垂直電商在走到一定階段以后都轉向了百貨化、平臺化。對內,百貨化能夠為自身流量提供更多的變現渠道;對外,品類越豐富,大而廣式的營銷效率也更高。
李樹斌認為,正常運營的電商成本應該在25%左右。我們同樣可以拿幾家上市電商的數據進行對比:亞馬遜、當當網和唯品會的運營成本分別為28.95%、21.69%和25.87%,中值約為25%。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幾家上市電商的市場推廣費用都控制得很嚴格,占比最高的唯品會也只有4.87%(今年第二季度)。
垂直電商到底是不是騙局?
對自營式電商來說,倉儲、物流、后臺技術等業務部門都大同小異,帶來的費用也可相互參考,但營銷成本卻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
唯品會用不到7%的市場費用,推動收入增長6倍,老顧客流失率不到10%。樂淘網的營銷成本曾高達50%,而砍掉市場預算以后,情勢急轉直下。問題的根源何在?
淘寶:風景這邊獨好?
為什么賺錢的電商都在淘寶?
天貓逍遙子對此的回答是,淘寶一直是電商領域“綜合流量成本”最低的地方。
淘寶擁有數億的消費者,基本上所有的中國網購用戶同時也是淘寶的用戶。這些用戶的消費力在淘寶這個平臺上聚積起來,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
更多的用戶,匯聚更大的需求,支撐更多的賣家。更多的商家,提供更豐富的商品,吸引更多的用戶。這套邏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推動了淘寶的發展,也塑造了淘寶商家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但是,淘寶發展到今天,這個巨型生態系統里面的物種已經非常豐富,參與者更眾。淘寶上面數以百萬計的賣家的生存狀況如何呢? 這得從淘寶的競爭格局說起。
淘寶上的鞋類產品被分為三個一級類目:女鞋、運動鞋、男鞋。在綜合了搜索次數、關注次數、賣家數量、商品數量及成交量等因素以后,女鞋行業的市場容量約占淘寶全網的3.54%,男鞋行業占0.85%,運動鞋行業占2.25%。三個行業加起來的市場容量與男裝行業相當,與女裝同屬排名前三的大市場。
這個市場很大,但市場上的競爭也很激烈。目前,淘寶上女鞋賣家數量已接近五十萬。運動鞋和男鞋賣家數量相對少一些,但也都在二十萬上下。可見市場競爭者眾。
店鋪數量的增長也很迅猛。僅在過去的兩年里,淘寶鞋類店鋪數量就翻了一番。
在鞋類數十萬計的賣家中,日活躍店鋪數(用戶產生過瀏覽、收藏、下單等行為的店鋪)只有總店鋪數量的一半左右。產生交易的店鋪數量則更少,只占總數的約十分之一。
淘寶已經快走過第九個年頭了。任何一個市場,經過九年的優勝劣汰之后,會有商家不斷地被淘汰,但也會成長出一批巨無霸。新進入者要參與這個市場,這些大賣家就成了繞不過去的大山。賣家規模在時間維度上的演變,能夠反映出這個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鉆級賣家一直是淘寶的中流砥柱。曾經,他們占據了淘寶上超過一半,甚至是六成的銷售額。即使到現在,他們的銷售占比依然超過四成。但是他們的市場份額正在逐年下滑。
增長最為迅猛的當屬商城渠道。天貓商城在過去幾年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可預見的未來,天貓商城的占比還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細分來看,男鞋、女鞋、運動鞋呈現出來的規律也不盡相同。
女鞋是淘寶鞋類行業中最大的一個細分品類,市場容量超過運動鞋和男鞋之和。這個市場造就了很多大賣家。淘寶女鞋行業里,皇冠賣家貢獻了近三成的銷售,這一比例遠高于運動鞋和男鞋。
女鞋的另外一大特點是商城銷售占比低,只占女鞋總銷售的六分之一不到。這一比重也大幅低于運動鞋和男鞋的商城占比。
運動鞋的特點最為鮮明。運動鞋的皇冠和金冠賣家占比非常小,只有一成不到。商城的成交占比適中,約為兩成。剩下的銷售則全部由心級和鉆級賣家貢獻,其中,心級賣家的成交占比在今年更是提高到了近四分之一。
男鞋則是這三個細分品類中,商城成交占比最高的品類,接近三成。
男鞋、女鞋和運動鞋表現的這些規律,與它們自身的特性有關,也與線下的競爭格局相似。
女鞋的市場容量大,線下女鞋市場的品牌集中度低(百麗集團的市場占有率高,但百麗旗下單一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高)。同時,相對而言,女性在消費時更重款式、輕品牌,造就了淘寶女鞋百花齊放的局面。
對運動鞋來說,雖然其線下的品牌集中度比較高,但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Nike、Adidas尚未在電商方面邁開步子。國內一二線品牌對電子商務的態度更積極,但他們又受限于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所以,運動鞋賣家的成長存在著明顯的“天花板”。
另外,中國存在著大量的不知名運動品牌。A貨、假貨、不知名品牌三者共同作用,成就了運動鞋行業中小賣家的異樣繁榮。
男鞋商城成交占比最高,或許是因為在男鞋消費中,消費者更追求品質,更注重品牌所致。
細化到具體品牌來說,還有另外一套邏輯。
品牌越大、號召力越強,渠道管理的難度也越大。正規的產品非正規的渠道如水貨、經銷商串貨,非正規的產品如A貨、假貨等商品充斥市場。
這些特征最明顯的品牌有運動鞋品類中的國際一線品牌,女鞋品類中的達芙妮以及百麗旗下品牌。銷售這些品牌產品的店鋪高達數十萬家,Nike、Adidas的銷售店鋪甚至已超過十萬家。
這么多賣家同時爭奪這些品牌的知名度、產品、用戶等資源,造成該市場的過度競爭。同時,考慮到店鋪在品牌授權方面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帶,不能完全“洗白”,賣家的發展存在著天然的瓶頸。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雖然這些品牌的知名度高,每年在淘寶上的成交量也非常大(Nike年成交額已超過十億),但市場上缺乏有分量的大賣家。大賣家和商城貢獻的銷量占比也非常低,最主要的銷量是由心級和低鉆店鋪完成。
對那些影響力稍弱一些的品牌來說,情況又會截然不同。
首先他們渠道管控更容易。因為如果有商家想造假,通常也會優先選擇品牌號召力更大的國際一線品牌。
其次,這類品牌擁抱新興渠道的態度也更積極。與那些更大的品牌不同,他們通常都已經將電子商務列入到戰略規劃議程。既然要積極發展電商,那么他們對網絡渠道的控制也更嚴格。
運動鞋行業的國內一二線品牌可以被歸到這一類。這類品牌最大的特點就是“體制外”流通的商品比例更低。他們在天貓上面實現的銷售占比都很大,通常能達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而不論是集市分銷還是商城專賣,他們對貨品的控制都非常嚴格。在打擊線下傳統經銷商串貨和配合淘寶打假方面,他們一直走在前列。
至于那些知名度更低的品牌,他們幾乎不會受到渠道規范方面的困擾。
對他們來說,因為品牌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他們對商家的吸引力也相應有限。所以,他們通常能夠實現對渠道的有效把握。至于是主打商城還是集市,是主要依賴旗艦店還是大力發展分銷,決定權都在品牌自己手上。
雖不知名,但這類品牌數量眾多。以運動鞋為例,在泉州,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內一二線品牌以外,還有超過4000家運動鞋品牌,這里面絕大多數品牌都不知名。這些商人擁有靈敏的商業嗅覺,對電子商務也滿心向往。拍鞋網副總裁董欣達告訴我們,這些品牌貢獻了拍鞋網超過80%的銷量,正可謂聚沙成塔。
這套邏輯對鞋類電商的影響在哪里呢? 簡而言之就是銷售知名品牌的鞋子不賺錢。
當然,我們首先得保證所售賣的產品為正品。如果不能從正規渠道獲得授權,那就只能通過線下經銷商串貨。即使是鞋類電商排名第一的好樂買,也只能通過Nike的省代分散訂貨。
在解決了上游產品以后,這些電商還得掄胳膊上陣,與市場上千千萬萬的賣家正面搏殺。這些草根賣家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以后,任誰也不得安生。
淘鞋網董事長王冬竹、拍鞋網副總裁董欣達、樂淘網副總裁陳虎均向我們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雖不賺錢,但大家也不能放棄這部分業務。放棄這些品牌以后,誰還敢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為鞋類垂直電商?消費者無法在網站上找到這些知名品牌,用戶體驗又如何保證呢?
回到我們最初提出的命題:淘寶還是鞋類電商的成本洼地么?
其實,根本不用去算淘電商的賬。如果你只是一個渠道商,那么從你踏入淘寶的那一刻起,你就得承受360度全方位的競爭。
不過,與獨立電商的商業環境不一樣的是,淘寶以“小農經濟”起家,淘寶上面的商家向來都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所以,這上面的競爭也許會很激烈,但是競爭的底線至少是一部分人能賺錢。
資本近年來也開始進入到淘電商,但他們并沒有在淘寶上面掀起一片腥風血雨,為什么? 競爭的目的都是為了消滅競爭。在淘外獨立B2C的戰場上,主要的競爭對手都是看得見數得清的幾家企業。
所以,獨立B2C不惜采用“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野蠻戰法豪賭,寄希望于自己能夠成為最終活下來的那個人。
可戰場轉移到淘寶以后,玩法就變了。淘寶上的“敵人”有千千萬萬,而且他們擅長使用“小米加步槍”的游擊戰法,你殺得過來么?
所以,做過淘寶的人都知道,“這個市場很大,大家都有機會”。 淘電商的生存環境不至于太惡劣,但同理,他們也很難過得太好。市場不允許、競爭對手不允許、淘寶也不允許。
淘寶一直在強調“電商生態系統”的概念。今年初,淘寶進一步提出了“兩個一百萬”的戰略,即在三年內,讓淘寶上年銷售超過一百萬的賣家數量達到一百萬。而目前,這一群體的數量只有十多萬。
生態系統就得有新陳代謝。在這個市場上,得有商家被淘汰,但同時也要有新商家進入,而平臺必須得為新商家的成長提供可能的發展路徑。所以,淘寶追求的是這個平臺上不同群體之間的平衡,龐大的中間群體是實現平衡的基礎。
鞋類行業鉆級賣家的萎縮是一個非常不妙的信號。最理想的和諧狀態就是,讓絕大部分的賣家有錢賺。
所以,如果你在獨立電商的戰場上活得太艱難,不妨嘗試一下淘寶。至少它能讓你活下去,只要你做得不是太差。
垂直電商的護城河在哪里?
從傳統零售到電子商務,從獨立電商到淘寶,我們一直在追尋商業的成本洼地。
淘寶上面的市場成本也逐漸升高。所以,淘寶為了維持自己成本洼地的地位,正在積極尋求轉型。個性化搜索、更科學的流量分配機制,都是淘寶正在努力嘗試的解決方案。
淘寶或許還能夠保持三五年的成本洼地,但是,成本洼地能夠一直存在嗎?
只要是自由的市場經濟,就不允許成本洼地長期存在。成本洼地一旦出現,蜂擁而入的市場參與者就會把這洼地迅速填平。
時至今日,我們驚奇地發現,鞋類垂直電商都在“轉型”。樂淘轉型做自有品牌,好樂買向服飾類擴張,名鞋庫定位為“供貨平臺”并利用自己傳統供應鏈的優勢開發自有品牌,淘鞋網與品牌商開展深度定制,拍鞋網則專注于長尾市場。
總結下來就是大家都開始“不務正業”,鞋類電商沒有人再專注于鞋品銷售。我們不禁要問,垂直電商的護城河在哪里呢?
零售最核心的資源當然是消費者。在線下,零售商可以在空間上占領消費者。但在線上,這一邏輯不再成立。除了用廣告吸引用戶以外,我們還有什么辦法長期留住用戶呢?垂直電商又該如何招架綜合型電商呢?
這些問題,目前還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不過,誰要能解答這個問題,他也就找到了開啟垂直電商大門的金鑰匙。
請別太執著于成本洼地,它更多的只是給你提供了一個時間窗口,讓你去構筑自己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