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身運營費用增加、企業治理不善等各種原因,一些淘品牌正逐漸消失。
傳統品牌“觸網”讓淘品牌感到頭大
對于淘品牌來說,除了自身的問題,更主要的是遭遇了強勁的對手:傳統品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看到了“線上”的蛋糕,并涌了進去。
“傳統品牌觸網,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尋找代理商,另一種是自建電商團隊。不論是年輕客戶的積累,還是對網上活動的反應速度,傳統品牌在電子商務領域還是有種種的不足,但他們的優勢卻依然明顯。”陳荷忠說。
迪爾馬奇,是一家主營男裝的淘品牌。關于淘品牌的處境問題,其負責人李君慧每次與記者交流時,一直表示擔憂。
在創業初期,他覺得女裝市場雖然更大,但競爭實在太過激烈,而男裝相對簡單一些,還有空間值得闖一闖。而如今,他發現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傳統品牌的觸網,對淘品牌沖擊實在太大。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傳統品牌積累的品牌知名度吸引了很多客戶,淘品牌自身又漸漸失去了價格優勢。
“2012年前,線下品牌上網,目的是解決壓倉貨,他們銷售的價格雖然較便宜,但款式不會太新。而在2012年后,越來越多的線下品牌針對線上人群,專門設計并生產了各種產品,這是對我們沖擊最大的。”
有電商告訴記者,女裝以款式取勝,所以依然有淘品牌能賣得很好;男裝的款式不多,主要靠品牌取勝,像七匹狼這類傳統品牌有明顯優勢,所以他們一上線,導致淘品牌男裝陣亡數最多;箱包的特點也很明顯,傳統品牌的知名度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淘品牌想要與其競爭,也非常困難。
對于淘品牌和傳統品牌之間的PK,陳荷忠舉了個例子,拿“雙十一”或聚劃算促銷來說,傳統品牌本身有大量的庫存積壓,不需要備貨就能大肆做活動,而淘品牌根本不敢提前大量備貨,萬一活動做砸了,他們的半條命就沒了。
出路
拓展新平臺提升曝光率
記者發現,在今年上半年,像唯品會、尾品匯這樣的“特賣”模式在國內流行起來。以往以應季新品長期售賣模式為主的大型電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服裝尾貨市場,其“品牌折扣、限時特賣”的口號吸引了不少人氣。在“特賣”網站中,除了二三線的線下品牌和外貿品牌,更多的就是淘品牌。
在競爭壓力之下,一些電商開始嘗試在淘寶之外開設獨立網站,或尋找新的平臺,這種模式被業內稱為“出淘”。
很多淘品牌開始選擇“出淘”,唯品會是一種渠道,京東也是,還有的把觸角深入線下傳統渠道,建立了線上線下互動式立體營銷體系。如女裝品牌尼卡蘇、護膚品品牌阿芙精油等,就采用了這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