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時間10月18日凌晨的英超第8輪“雙紅會”焦點戰(zhàn)中,身價1億歐元的曼聯球員博格巴表現不佳,飽受批評。不過雖然場上失色,博格巴卻在場外賣弄了一把瀟灑。德國知名運動裝備商阿迪達斯在賽前專門推出“我來創(chuàng)造”(I'm Here To Create)的廣告,把博格巴塑造為足球場上的創(chuàng)造者。
以“創(chuàng)造”為主題的阿迪達斯廣告系列其實已經推行了一年。足球明星梅西,籃球明星哈登、利拉德都分別拍過該主題的專屬廣告。現在輪到博格巴成為主角。
阿迪達斯笑說光輝史
廣告時長80秒,講述博格巴成長的故事。他自幼酷愛足球,在傳奇球星齊達內的感召下不斷訓練。終于他被球探發(fā)掘,并在尤文圖斯成長為巨星。后來,他轉會曼聯,成為老特拉福德的統(tǒng)治者。
廣告中最搶眼的產品是博格巴目前使用的戰(zhàn)靴——阿迪達斯水銀金屬配色的Ace 16+ Purecontrol。顧名思義,Ace系列主要為崇尚控球的球員而設,其無鞋帶設計為阿迪達斯在足球鞋領域的新嘗試,旨在幫助球員以最純粹的方式保證腳部對皮球的控制。
▼廣告中出現了齊達內、老款法國隊球衣和老款阿迪足球
另外廣告還通過“懷舊”的方式來展現阿迪達斯自身的實力。法國名宿齊達內的形象兩次出現,一個是小博格巴穿著1998年世界杯的齊祖球衣,一個是電視上放著齊達內在2006年世界杯的比賽片段。此外,從童年博格巴到青年博格巴,廣告主角先后使用過老款的歐洲冠軍聯賽五角星足球、2006年世界杯官方用球“團隊之星”、2008年世界官方用球“歐洲通行證”。阿迪達斯是歐冠、世界杯、歐洲杯的長期裝備合作伙伴,通過博格巴的成長史,阿迪達斯秀了一把自家的與三大殿堂級賽事的合作底蘊。
廣告中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jié),在講述博格巴在場內外都成為關注焦點時,一段足球游戲《FIFA 17》的宣傳片被“借用”到廣告中。此前體育大生意曾經介紹過,《FIFA 17》與阿迪達斯有深入合作。在游戲中全新的“星途模式”中,游戲主角將隨著劇情的推進而成為阿迪達斯代言人,幫助了品牌在游戲中增加曝光。現在阿迪達斯算是“資源置換”,也給《FIFA 17》在自己廣告一次露面機會。不過正如我們所強調過的,在雙方的合作中,《FIFA 17》討好阿迪達斯的需求更迫切,所以這次阿迪達斯的回饋并沒有明顯體現出前者的標識。
驚現死對頭耐克形象
“創(chuàng)造”廣告有趣點不少,但槽點更多。最基本的是這個廣告中沒體現出博格巴“創(chuàng)造”了多少成就,麻煩倒是搞出一籮筐——為了踢球上學遲到,在自家客廳耍球吵到樓下鄰居,把皮球踢出窗外砸到司機大哥的出租車……另外與今天最新爆出的“博格巴在酒店‘動靜’太大遭投訴”的新聞相映成趣,廣告中居然還有一段博格巴跟小女友親熱被對方家長發(fā)現、立刻跳窗逃跑去踢球的神奇劇情。
上述提到的只是劇情問題,劇本寫得不好,影響的是宣傳效果。但是一個品牌商業(yè)廣告,如果當中明晃晃地出現競品內容的話,情況就越發(fā)復雜了。
▼廣告中插入的真實比賽片段來自于這場尤文對那不勒斯的賽事
競品現身于該廣告中使用的部分真實比賽的片段——博格巴控球外在禁區(qū)抽射,洞穿對方大門。這是一場2013年11月的意甲比賽,尤文圖3:0戰(zhàn)勝那不勒斯。當時,博格巴穿的是耐克戰(zhàn)靴,尤文圖斯也還沒轉投到阿迪旗下。那個炮彈般飛進網窩的足球,也是耐克的足球……
因為廣告經過快節(jié)奏的剪輯,正常觀看該廣告的情況下,觀眾應該不會留意到這種“穿幫”。不過假如觀眾較了解這些球隊、球員代言品牌的變化情況,看到這一幕或許會有點異樣感覺。廣告的目的在于宣傳自己的產品,然而廣告中的代言人居然穿著競品摧城拔寨。這反其道而行之走得太遠了吧?
廣告呈現競品并非孤例
其實“創(chuàng)造”系列存在不少類似情況。利拉德版廣告中,爵士中鋒戈貝被主角突破,前者黑色球鞋上的白色“鉤子”煞是搶眼。至于博格巴廣告,只要適時把畫面定格,同樣會發(fā)現“不速之客”。
但是,廣告界中并沒有一條金科玉律說:自家的廣告中不能出現競品。
同樣是把真實比賽片段應用到廣告片中,2006年世界杯期間耐克推出的“美麗足球”系列中也出現了不少其他品牌的形象。不過這些經過仔細挑選的片段都是以耐克的代言人為主角,大羅、小羅、阿德里亞諾、亨利、魯尼各種突破,而無意中入鏡的其他品牌裝備,都是由被主角們戲耍的對方球員穿戴。
阿迪達斯的利拉德廣告也是類似的制作方向。利拉德晃開戈貝,完成暴扣。在這段片段中,失色的是美國品牌。博格巴廣告其實也有暗諷耐克的成分,齊達內在電視中用經典“馬賽回轉”躲開了巴西隊吉爾貝托·席爾瓦的攔截,后者穿的球衣球鞋都來自阿迪死對頭。
其實不管是“創(chuàng)造”系列,還是“美麗足球”,出現競品更大程度上是采用真實比賽片段時難以避免的情況。只要廣告中的英雄是自家代言人,出現競品可謂無傷大雅。
其實在廣告界中,品牌利用廣告直接貶低或嘲笑對手并不鮮見。百事可樂推出過多個“高端黑”可口可樂的廣告。例如一位小朋友在自動販賣機上先買了兩罐可口可樂,然后踩著它們把自己墊高,以便按到更高處的百事可樂售賣按鈕。
博格巴穿對手裝備令人費解
但博格巴廣告的詭異之處在于,競品出現在代言人身上。
博格巴今年才正式成為阿迪達斯的代言人,此前他沒有固定的裝備贊助商,阿迪耐克輪流穿。另外,上賽季尤文圖斯已經把球衣贊助商從耐克換成阿迪,博格巴攻進八個聯賽入球。真要挑選實戰(zhàn)片段的話,阿迪達斯完全可以找到博格巴穿全套自家裝備參賽的視頻。對陣同城死敵都靈時那個技驚四座的任意球,就很有資格成為候選。
而這段廣告最終用了耐克年代的博格巴片段,究竟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之?
▼在廣告中采用博格巴上賽季對都靈的任意球破門,似乎更加合理
如果是失誤,那這失誤不可謂不嚴重。創(chuàng)意方失去了其服務客戶時應有的專業(yè)敏感性,品牌方也未能認真審閱好區(qū)區(qū)80秒廣告的細節(jié)。在這樣重要的一次宣傳重頭戲中,出現如此大范圍的集體失職,有點令人難以置信。
如果是故意,那這背后的動機就有意思了。外界或者可以解讀為這是阿迪達斯對老對手的一種示威:當年曾被你掌控的資源,現在都為我所握!不過這種理論的說服力似乎不太足夠。因為廣告中也出現了法國國家隊球衣——如今高盧雞早就加入了耐克陣營。假如阿迪要為自己把耐克在俱樂部領域的兩大資源——曼聯和尤文——搶走而感到得意,那么耐克也可以取笑阿迪丟掉在國家隊領域的領軍隊伍。
不分析還好,一分析的話“博格巴門”似乎更加撲朔迷離了。真相如何目前我們很難揭開。不過這再次證明,兩大運動品牌在競爭中的短兵相接,達到非常微觀的地步。策略執(zhí)行稍有差池,高下形勢或將瞬間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