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過一件衣服”的韓都電商如今運營品牌數量已接近100個,涵蓋女裝、男裝、童裝和配飾等。其中,女裝是其最重要的業務,近年來占比均超過70%。
據有關資料顯示,韓都電商主要從事自有品牌互聯網快時尚服飾的銷售,同時為其他品牌提供電商銷售運營服務,是一家基于互聯網的時尚品牌運營公司。從2008年公司正式成立之初,員工只有40人,9年時間增長72倍,年銷售額從20萬元增長到2016年的14.32億元。
韓都電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迎光向記者透露,韓都電商將開啟“品牌商+服務商”雙輪驅動模式,力爭在2026年達成“121齊步走目標”,即服務1000個品牌,達到2000億市值,創造1000個千萬富翁,更誓言完不成業績就裸奔。
業績增速放緩
據韓都電商年報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為14.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67%;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833.8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0.96%;基本每股收益為0.44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79%。
然而,韓都電商上述兩項指標的增速相較于2015年而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數據顯示,韓都電商2015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較2014年同期增長51.55%、188.41%。照此計算,韓都電商2016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速分別下滑73.48%、17.06%。
年報顯示,在韓都電商2016年度營業收入構成中,女裝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75.68%,同比增長17.30%;與之相反的是,由于備貨不足,失去部分銷售機會,男裝銷售收入僅占營業收入的12.50%,同比減少16.11%。而童裝營業收入成為韓都電商增長最快的一個板塊,銷售收入已占營業收入的10.56%,增幅為35.01%。
記者注意到,在2014年由于大幅擴張子品牌,韓都電商曾一度出現虧損情況。但從2016年招股說明書顯示,子品牌戰略頗為奏效,成功將營收擴張51.8%之多,且出現贏利。
因此,在行業增長趨緩下,跨界成了好方法。據了解,韓都電商也在努力實現突圍。2016年7月,韓都電商就宣布將全面開放九大系統,打造“二級生態”系統,進入互聯網品牌生態系統階段。
東北證券分析師李強表示,網絡零售B2C的崛起,側面驗證了中國社會的消費升級。相比于類似跳蚤市場的C2C模式,B2C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佳的購物體驗和服務保障。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更多品牌商、制造商也不甘居于幕后,開始走向臺前。以品牌商、制造商為主的B2C模式,逐漸取代過去以中小型、個體營業者為主的網絡零售市場,提升消費者用戶體驗的同時,也為企業本身的品牌化、互聯網化創造了契機。
轉型成為必然
公開資料顯示,韓都電商在掛牌新三板之前曾獲得了眾多投資機構的親睞。2011年,公司獲得IDG投資,當時就計劃海外上市。該年2月公司開始搭建VIE架構,并隨后設立境外上市主體HanduEsell。
但韓都電商在當時未能實現境外上市。2013年,公司終止VIE協議。隨后韓都引入IDG-Growth、BigProfit、BestJolly等明星投資者,還獲得藝人李冰冰、黃曉明、任泉三人成立的StarVC入股投資。不過他們持股有限,合計只有1.5%。
雖然資本之路較為波折,但最終還是如愿以償。2016年12月28日,韓都電商正式登陸新三板,成為國內“互聯網服飾第一股”。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品牌服飾行業在2011年-2015年就已進入“調整期”,高庫存和高加價倍率問題顯現。2015年至今雖然進入“弱復蘇期”,但行業發展驅動力主要為內生增長,合理增速早已下降。
趙迎光表示:“從韓都電商的經驗來講,作為一個純互聯網品牌,銷售額從0-1億的時候先確定自己品牌的定位,從做一個小店開始先活下來;從1億-10億的時候,同一品類的貨品可以適當的擴大一些范圍;到從10億-100億的時候,在擴品類或者擴品牌的時候讓后端整體基于一個品牌的運營能力不斷加強。”
“外延擴張接近天花板,各子行業代表性公司處于凈關店狀態,同時,服裝價格高企、缺乏提價空間,恢復增長后的合理增速將相比以前放緩。”有業內人士向記者直言,韓都如想完成2000億市值目標,就必須轉型。“單做服裝肯定不可能。
記者注意到,就在韓都電商公布2016年業績報告的當天,公司也發布了新一輪的融資公告,宣布將通過非公開定向發行的方式,擬募集資金總額1.2億元。實施定增后,韓都電商市值將超過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