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維斯的發展可謂:匪夷所思而簡單真實。從商業韜略而言,其1990年出世,2000年在服裝界獨領風騷風光無二,盛極卻退,因為是“可疑的成功”;2001年后,名牌戰略崛起,服飾行業莫不馬頭是瞻,它再次轉身,潛心“絕對民牌”;2008年后,“跑馬圈地,終端制勝”風云四起,利潤成為生死劍,仍然是他,把二十年堅持的“物超所值”搬上了桌面。與大勢相悖,其商略讓人匪夷所思,但從行為結果而言,真維斯22年保持了20%以上的穩定增長,旗下VIP顧客突破200萬。擁有線下最穩定的中堅消費力量;業績一直穩居線上銷售前茅。19年來,從真維斯杯走出的中國設計師幾百位,從真維斯走出的中高管或企業家數千位,真維斯對行業對自身的發展建樹簡單真實。
民牌與名牌
2011年6月,真維斯在各口岸門店隨機抽取30位VIP顧客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被訪中女性占比60%,年齡18-30占比66.7%,73%上中學或小學時就開始穿真維斯。自購占比67%,贈送占比33%。93.3%認為與同等價位品牌相比,真維斯具有絕對性價比;57%認為,質量高于同類。購買原因主要呈現三方:平價、都能穿(真維斯不做非傳統,非主流的另類、夸張時尚)、不過時、物超所值。
一些90年購買真維斯的顧客現在衣櫥里還保留著,惠州學院黨委書記楊海濤表示,20世紀90年代買了一條真維斯的牛仔褲,現在還在穿,因為不過時,質量太好。在西北地區,平均兩個人中有一個人消費過真維斯,因為性價比高。
可以算一筆賬:拿真維斯一條售價120元的牛仔褲舉例,其中原材料加工費占比42%,即50.4元,終端及人力成本占比31%,即37.2元,品推或促銷占比5%,即6元,增值稅占比17%,即20.4元,行政管理占比5%,即6元,真維斯一條牛仔褲的凈利潤不足6元!
2001年真維斯實施“民牌”戰略以來,價格一直維系在均衡的狀態,11年從未出現偏移。以牛仔褲為例,平均零售價一直維持在每條120-142元價格區,11年間平均零售價一直低于真維斯2000年價格,國內同行業價格增幅最低,仍以真維斯牛仔褲舉例,每條漲幅未超過10元。
楊勛說:“傳統觀點,商場如戰場,己方份額的增加,必然以對方份額減少為代價。真維斯的競爭對手是顧客。”顧客需求什么?真維斯就堅持或優化什么。“如果說環保、質量是根,那么,價格是綠葉,產品創新是花。沒有根,何談生存。”物超所值,值在價值,產品的實用和使用跨度、時間、價格優勢。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楊勛介紹:“我們的產品在出廠前會經過嚴格的質檢,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我們承諾消費者在真維斯購買的產品在三個月內,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可攜帶購物單據及衣服到店鋪咨詢鑒定。”
在真維斯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競爭者。1996年,真維斯進駐長沙,面臨著香港和臺灣兩個同類品牌競爭,大家在同一商場對峙,15年后,這兩家品牌淡出市場。其后又有新的品牌涌現,把同質的商店開在真維斯的身側,甚至不止一次挖真維斯的中高管和業務員……
“大多品牌不是倒在了市場戰略和產品創新上,而是倒在了產品的品質,倒在了對顧客的不敬畏。”楊勛直言。真維斯看到的是品質和顧客,“求助于己”,終得長久。楊勛認為名牌容易,民牌不易,不深入人心怎能成就其名呢?深入民心就是名牌。
時尚與必需
美國密執根大學的C.K.帕赫拉德先生在他的著作《金字塔底層的財富》中說過:“全球有50億窮人,他們總共擁有14萬億的購買力,這比日本、德國、英國、意大利和法國購買力的總和還要高。”而隨著全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如今的地球已經承載了70億人,一言以道之,窮人經濟大有可為。“窮人經濟學”這個概念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提出的,他說:“世界大多數是貧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么你就會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的原理”。
中國無疑是一個窮、平大國,這從M型經濟社會的顯現已可見一斑。結合中國國情,真維斯的根堅定不移的扎在了M型經濟的中低端。
在一次產品研討會上,投資推廣部總監提出一個概念:“一款服飾在市場里廣泛被顧客接受,它既有潮流元素,但又不走在潮流的最前端,打個比方,瘦腿褲、窄腿褲從前是極潮的人穿,但現在很多女孩子已經接受這種褲型。它們與潮流搭界,價格卻處于大眾能負擔的水平,幾乎每個女孩子都有此類褲子。此類服飾便定義為時尚必需品。”
這正是真維斯22年穩步終端的高明之處,不僅鎖準了休閑市場最大的客群,同時找到了與時俱進的產品研發法門:依據2/8定律,消費者衣柜中80%為必需品,如果將80%的必需品打造成親民且時尚的衣服,必定最大限度的激發消費者的認可及購買欲望。
以民需為產能,在產品上緊貼市場需求
2010-2011真維斯數據顯示,男裝的基本款占20%,時尚款占50-60%,潮流款占10-20%,女裝基本款占20%,時尚款占50%,潮流款占30%,不同區域,市場基本、時尚、潮流的銷售占比不同,以四川為例,基、時、潮比例是1:1:2,全國普遍比例是2:1:1,由此四川配貨就會加大潮流款比例。再進一步分析暢銷潮流款的款色碼特質……迎合顧客研發和配貨,也就實現了穿什么,顧客來做主。
管理長于商道:1.把院校作為人才基地,用一線的專業技術養校,同時校方向真維斯輸送優秀的技能型人才。1995年,真維斯與惠州學院聯社開設中國首個零售服裝專業,在零售班的基礎上,雙方又合作了“研究社”,每年固定為真維斯或行業輸送人才。2.零售人專做零售的事,職能細分,培養專業精工。比如,店長無權限要貨。這些仰仗于真維斯全國數一數二的零售管理信息化系統,從預算、訂貨、貨品結構分析一目了然。真維斯培養的出來的精工人才不少流落“他鄉”,多成為第二、三代服裝企業的領路人。3.考核業績增長的標準:原店增長。注重坪效、人效,不偏看增長額,利企利市。4.店鋪級別管理,市場絕對細分。此理念現已成為中國服裝終端主導的盈利模式。5.不找代言,品質就是廣告。
小贏與大贏
真維斯從1993年啟動真維斯杯休閑裝大賽,已經歷經21屆,21屆真維斯杯分會花落大連服裝節,19年來,真維斯杯耗資頗豐,但參賽設計精英大多沒有進入真維斯,即使進入也有離開。真維斯為什么堅持呢?
第17屆真維斯杯設計大賽亞軍王景獲獎后自己開了工作室,借力真維斯杯成名,并未服務于真維斯,但真維斯對她的幫扶之路并未停止,2008年,在真維斯的推薦下,王景入圍“香港新系列時裝創作大賽”;2009年中國時裝周,她的作品依托真維斯平臺再次為業內人士所鑒賞。王景感慨:“真維斯應該把機會留給自己的設計團隊,但他們卻無私的給了我們年輕無名的設計師。”
有一名從真維斯杯選拔出來的員工,轉崗四個月后想自己開一家服裝店,賣點自己的設計,辭職報告交給真維斯國際商品部總監手中,沒有嘗試總有遺憾,這位總監就應允了,不過同時告訴她:“如果有一天你想回來,我一定歡迎你。”大概過了兩個月,這位設計師又回來了。
對此,楊勛認為:“給設計師機會就是給行業機會,給行業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真維斯杯凝聚了年輕設計師,也把握住了年輕人的時尚脈搏,同時吸納了人才,形成了多贏的局面。小贏是競爭,大贏是競合。”
由此而上,做事亦如做人,真維斯的簡單真實,一身正氣,不愧為民牌,民族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