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對于凡客來說,其營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陳年一個人的營銷,是這個文藝青年的思想和調性在商業上的延伸。在這個過程中,凡客營銷節奏的每一步,都恰好踩在了合適的節點上。
凡客剛剛度過5周歲的生日,與優衣庫的品類之戰就拉開了帷幕。相對于日本品牌優衣庫,凡客在中國年輕消費群中有著很強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是基于凡客強大的營銷能力。
這個生長于互聯網的服裝品牌,伴隨著爭議迅速成長著。在短短的5年時間里,已經走過了傳統服裝品牌十幾年走過的路。
互聯網在創造銷售奇跡的同時,也創造了營銷的經典。而對于凡客來說,其營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陳年一個人的營銷,是這個文藝青年的思想和調性在商業上的延伸。在這個過程中,凡客營銷節奏的每一步,都恰好踩在了合適的節點上。而當追隨者忙于模仿時,凡客的營銷已然升級。
挖掘互聯網營銷優勢
“做營銷,講究順勢而為。”凡客的高級副總裁王春煥說。他是凡客的創業元老之一。他坦陳,2007年,當凡客剛成立時,也曾在營銷推廣上走過一段彎路。
當年,PPG正如日中天,凡客只能尋找和研究PPG的數據,在營銷上也是從模仿PPG開始的。當時,PPG廣告在傳統媒體上高舉高打,給公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客第一次亮相也顯得很“傳統”——在《讀者》雜志上做了整版廣告。
很快,凡客就發現這種“傳統”的廣告方式行不通,因為每天帶來的訂單屈指可數。而且,傳統媒體的投入成本較高,對于剛創業的凡客來說,營銷費用需要量入而出。以陳年為核心的凡客創始人團隊當時都來自卓越網,基本都是互聯網出身。于是,大家開始從互聯網的角度來思考營銷新路。
2008年初,正值金融危機爆發。幾大門戶的廣告顯著減少。一個偶然的契機,凡客通過廣告公司找到門戶網站搜狐,開始跟該網站談按點擊付費的廣告形式。當時,還沒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網站上打廣告。不久,凡客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同時也帶來了最優的眼球效應。在搜狐首頁打廣告后,凡客每天的訂單量達到了1000單。
嘗到甜頭后,王春煥當時負責的營銷團隊立刻著手與其他門戶網站談合作,拿下了四大門戶的首頁位置。到2008年3月,凡客通過互聯網廣告獲得的訂單有3000多單,從此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業內人士指出,凡客當時能與主流的門戶網站談成按點擊付費,踩的時間點相當好。因為強勢的門戶網肯接受點擊付費,恰恰是因為當時特殊的形勢。
而且,凡客還創造了一種新型的互聯網柜臺展示廣告,即產品+價格的形式。實際上,這種形式是把廣告位變成了虛擬柜臺,這種新鮮的廣告模式很容易吸引公眾眼球。通過這種營銷方式,凡客在2008年獲得了非常好的營銷效果。“當時客單價200多元,一個新客成本大約只有不到80元。”王春煥表示。
凡客在互聯網營銷方面的成功,立刻引來了大批跟進者。到了2009年,類似于凡客的廣告模式在互聯網上已經鋪天蓋地。此時,展示廣告效果開始下降,而成本也水漲船高。凡客的營銷又面臨升級挑戰。
凡客體+代言人切中傳播關鍵
通過互聯網廣告,凡客實現了倍速成長。但陳年并不僅僅希望凡客只是一個互聯網上的品牌。作為一個服裝品牌,凡客此時若再固守互聯網廣告,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拓展還是會受限。
2010年春節后,凡客的營銷開始從線上向線下延伸,同時啟動了代言人計劃。據悉,當時進行了多輪廣告公司提案,最后讓陳年拍板的提案就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凡客體”。用王春煥的話說,“這一文案把名星推倒重來,還原成‘凡客’。”
在確定凡客體的同時,還要選一個代言人。“能夠想到的明星全部被列了出來。”王春煥回憶。可是誰才是代言凡客的合適的人選呢?記者在對陳年采訪中,他曾表示,看了好幾個,感覺都不太對。
而只有韓寒,讓他感覺很到位。陳年的感覺非常敏銳,韓寒的電視廣告引發了無數年輕人的共鳴,凡客體的文案甚至引發了網絡PS熱潮。王春煥說,當時正趕上微博開始火起來,通過微博的主動傳播,凡客體成了網民一大樂事。而這樣的主動傳播,對于凡客品牌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韓寒之后,凡客陸續請了黃曉明、李宇春做代言人,都引發了公眾的關注。王春煥指出,實際上互聯網的傳播特別強調爭議性。凡客是一個有態度的品牌,簽代言人要有足夠的話題和吸引力,要有眼前一亮的特質。
事實上,爭議這個特質在今年續約韓寒的選擇上,更加充分地體現了出來。當記者質疑續約韓寒時,陳年甚至用“你不覺得他好嗎”的反問來回應。陳年甚至在很詩意的心境下定下了“有春天,無所謂”的廣告文案。而在另一個廣告文案中,“正能量”3個字也成了2012年的流行語。
一位營銷界人士指出,很多模仿凡客的營銷都并未引起公眾的關注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這些模仿者忽略了凡客營銷的精髓。
凡客營銷的成功,實際上是基于陳年的品牌感覺。這種所謂“調性”的東西,并不是照搬就能奏效的。代言人、文案、傳播與品牌本身要水乳交融,并且要不斷地升級和創新。
王春煥告訴記者,凡客在今年也調整廣告投放的節奏,并成立了新媒體事業部,主要的工作就是創新,研究從PC到手機終端的轉變中,在營銷通路碎片化趨勢下的一些創新的傳播方式,比如微信、客戶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