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和體育的關系日益緊密,隨著倫敦奧運會進入倒計時,各大服裝品牌之間早已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奧運營銷之戰,這一期讓我們一同發現國產服裝品牌的奧運之路。
2008年,恒源祥曾經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了北京奧運會的禮儀裝備。自2009年起,又先后為出征第五屆東亞運動會、第十六屆夏季亞運會等十余項重大國際賽事的中國體育代表團量身定制了數千套禮儀服裝,包括西服、風衣、襯衫、領帶、絲巾等十多個品類,共超過3000人次,裝備總數達13000余件。可見,恒源祥對于體育營銷已經駕輕就熟。今年,恒源祥再次結緣2012倫敦奧運會,將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提供禮儀服裝共計近900余件。這一次,恒源祥是如何籌劃2012的奧運營銷的?
正值倫敦奧運會最后的沖刺階段,中國代表團將以怎樣的形象出征倫敦?日前,“中國恒好·緣載奧運——恒源祥傾力呈獻倫敦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盛裝出征”儀式在國家體育總局新聞廳舉行。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機構領導,以及運動員代表出席發布會,一同見證了倫敦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禮儀服裝的隆重發布。
色彩營銷秀民族特色
據悉,在今年的倫敦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男女運動員將身穿紅色系上裝,通過精確的數碼色彩控制系統,使紅色面料中暗含黃色。上裝的邊緣巧妙嵌入了黃色鑲邊,并專門定制了24k鍍金扣。面料也大膽創新,采用了針織面料和里料,與梭織面料相比,具有10倍以上的吸水擴散性。“除了顏色這一最大看點,此套裝備還體現出量體裁衣、科技制衣的理念。”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上海恒源祥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明介紹說。
眾所周知,黃色與紅色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傳統的顏色,本次恒源祥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精心定制的禮儀裝備是民族特性與世界文化的完美融合,有力展現了中國健兒積極、友好、熱情的國際形象。
那么中國代表團的禮儀裝備究竟是如何誕生的?《服裝時報》記者了解到, 作為中國奧委會的合作伙伴,恒源祥此次沿用了北京奧運會時的設計團隊,并于2011年七八月份啟動設計。最初的方案多達十余種。在交國家體育總局裝備中心送審后,經過了十余次的討論和挑選,最終確定了日前亮相的這一套方案。禮服的“標配”中,男裝包括一件紅色上衣,黑、白兩條褲子,一件襯衫和一條領帶;女裝除外套外,還配備兩條與男裝配套的裙子,一件吊帶衫和一條絲巾。其中領帶和絲巾沿用紅黃兩色,引入了奧運五環的元素。
葛明向《服裝時報》記者透露,這套禮服的設計靈感還與“飛人”劉翔有關。原來,團隊在設計時想起,劉翔在比賽奪冠時常常披著五星紅旗繞場飛奔。“在那個時刻,紅色就是冠軍的象征,能激起大家的共鳴。”他說,“身披國旗”的理念由此被運用到了禮服中。
每個設計方案確定后,就要打板制作樣衣,并再度修改。葛明回憶,在定稿前已制作了多款樣衣,而修改之處往往只是一些細節。比如上衣鑲嵌黃色的緄邊這一個環節,光挑選適合的金黃色就多次調整。“中國代表團的服飾是按最高要求制作的,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都要精益求精。”葛明感嘆。
品牌營銷不只為品牌
其實,贊助國家代表團不僅僅是做品牌營銷而已,它更是一種社交禮儀的完美展現。因為每一件國家代表團的服裝都代表了國家形象,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外交禮儀。
每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穿什么已成為廣大群眾的關注焦點。而在業內人士的眼中,一套奧運會禮服的影響力不僅限于一屆奧運會。“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形象變得日益重要,服裝就是這一形象最直觀的體現。”葛明認為,奧運會的平臺將推動國家禮儀服飾的成形。今后,或許它將不僅帶有外交色彩,還能成為大家都認同的社交概念。
奧運禮儀裝備每次亮相,總會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是穿各國都有的西裝,還是顛覆傳統,以中山裝亮相?每次奧運代表團出征前,社會各界都會為其出謀劃策。為此,有很多專家認為,“奧運禮服”可以被當作一個國家級的中國禮服研究項目。為中國運動員提供一種“現代禮服”,可以取代千篇一律的西服,也是振興中式傳統服裝的契機。
葛明指出,業內正在積極推動國家禮儀服飾的成型。但目前其主要承擔了較濃的外交色彩,更為廣泛的社交概念卻被忽視了。“日本的和服,印度的紗麗,都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形象的代表,也是百姓生活中常穿的服飾。”他說,比如在日本,成人禮等重要節日里,大家就會不約而同地穿著和服。與此相比,我國禮儀服飾的發展還有較大差距。
不過在業內,國家禮儀服飾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 1997年香港回歸時,香港的媒體曾提倡市民在回歸日集體穿中式服裝。后來,這引發了內地服裝學院大學教授的一項倡導:選定某一天作為“華服日”,號召大家全部穿中式傳統衣服,但最后應者寥寥。當年,上海舉行 APEC 會議時,各國領導人的唐裝著裝,也曾引起唐裝能否作為國家禮儀服飾的熱議。時至今日,禮儀服飾選用何種具體的樣式,仍有眾多爭論。
在承擔了中國奧運代表團禮服、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禮賓服等重要任務后,恒源祥對此有了一些心得。恒源祥董事長劉瑞旗曾提出,國家禮儀服飾,應具備“歷史之元素”、“當下之智慧”和“未來之概念”三大要素。
值得肯定的是,對于國家禮儀服飾的探索將不會止于倫敦奧運會。據《服裝時報》記者了解,今年下半年,恒源祥將與中國服裝協會等舉行首屆世界禮儀服飾論壇。為推動國家禮儀服飾的發展,該論壇將作為常設平臺運作,而與此相關的研究性、普及性叢書也正在醞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