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優衣庫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公司。這種特色不在于借助SPA模式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也不在于在消費主義趨勢下輕松向電商跨界。真正讓優衣庫得到贊賞的是其在中國市場上的轉型,其通過感知并調整以適應當地市場的做法的讓它迅速贏得了認可。
同樣,這種認可還體現在其品牌號召力上。2013年,優衣庫中國發布面向大學畢業生的招聘通知,就有超過10萬人應聘。顯然,優衣庫在中國已經生根。
在他主導中國區的這段時間里,優衣庫中國成長為這家日系跨國公司規模最大的海外市場,截至2013年5月,優衣庫海外門店數達到410家,其中中國區有212家。9月底,優衣庫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旗艦店將在上海淮海中路開業。
從底端到中產
如果把優衣庫中國視為一個獨立個體,那么這家雇員數量達9000人的公司旗下的每間店鋪都在獲利,標準面積為1000平方米,每年每家銷售額在數千萬至數億元不等─大約是目前在中國運營的最成功的服飾零售商之一。
完成這些業績,潘寧大約用了7年多的時間。
當回答“什么是優衣庫中國有、但日本沒有的東西”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回答宏大而且模糊:“從一個企業經歷來講,我們是一個先進國家發跡的企業帶到一個急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來(的企業),我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經歷了不同的社會發展過程……最大的區別在于我們的挑戰的高度是不同的,困難也是重重的,因為有很多我們在日本沒有遇到過的地方。”
潘寧跟很多日本企業的中國高管不一樣,他喜歡說一些很宏大的東西,關于中國,關于中國人所處的這個時代,關于優衣庫這家公司在中國的使命和責任。當然,最不一樣的地方還是,他是日本公司不多見的中國高管,他同時還是迅銷集團全球高級執行董事。
我們可以快速勾勒一下優衣庫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和現狀:2001年,這家公司決定擴展日本本土以外的市場,首選地為英國,2002年兩家門店在上海開業,到2005年底,中國開出9家優衣庫,2家關閉,這一年,潘寧從香港調任中國內地任總經理。現在,優衣庫中國店鋪總數超過H&M,僅次于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的開店數,后者還包括除了ZARA之外的Bershka等品牌。
在優衣庫中國的歷次新聞發布會上,媒體采訪潘寧的目的似乎總是想通過他了解迅銷集團主席兼CEO柳井正在想什么,問題涉及他的脾氣性格、做事方式乃至在中國的經營策略和目標。他們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潘寧究竟在想什么。
潘寧對于優衣庫最大的貢獻,是在剛剛調任之際就確定了這家公司在中國的定位:中產階級。
如果你還記得2005年底的優衣庫,你不會把它和后來所強調的“優質生活方式”聯系在一起。那些看似和日本優衣庫門店里沒有什么不同的產品,無論是版型還是面料都沉悶低調,即便你不作比較,你也不會把它歸檔到優質產品里。在2005年底擔任中國區總經理的潘寧,發現優衣庫在中國內地被視為一個低檔品牌,門店持續虧損,員工士氣低落。不久,他接到了優衣庫撤出北京市場的總部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