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高位套現
安踏的大股東及高管選擇在公司業績及簽約NBA利好之時出售股份,可在一定程度緩解減持帶來的沖擊。
10月16日,安踏發布公告稱,其主要股東安踏國際及關聯的安達控股、安達投資透過摩根士丹利在市場上配售7000萬股股份,約占總股本約2.8%,配售價16.3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17.78港元折讓8.2%,套現約11.42億港元。當日安踏股價大跌10.91%,報收15.84元。
這次配售完成后,安踏國際及關聯的安達控股、安達投資的持股由68.89%降至66.09%。減持者包括公司主席及控股股東丁世忠、執行董事及控股股東丁世家、王文默和吳永華等。
公告顯示,董事會并不預期該次配售會對其日常運作產生重大影響或會令其高層管理人員發生變更,而是旨在拓寬本公司之投資者基礎及提高其股份流通性。
17日,安踏公司對記者表示,公司管理層有信心繼續保持主要股東身份,不影響大股東的控股權。
德銀分析師表示,管理層仍對公司前景有信心,安踏仍為該行內地體育用品股首選,預測2014-2016年復合盈利增長有20.2%。配股會令股價短期受壓,認為可提供一個良好的入市機會,并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17.8港元。
近期,德銀、高盛、美銀美林等多家國際投行紛紛提升安踏估值水平。自8月以來,安踏股價漲幅近三成。
“老二”夢
安踏在為做中國“老二”頻繁熱身。
10月13日,NBA中國與安踏結成長期合作伙伴,安踏正式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伙伴以及NBA授權商。此前7年NBA的合作方是同樣來自“晉江系”的匹克體育,后者號稱連續6年位列中國籃球鞋市場占有率第一,安踏想在兩年內取代匹克的位置。
“以往賽事贊助,一般是通過LOGO商標使用,從傳播層面上間接帶動銷售的增長。安踏這次簽約NBA,包括特許商品、聯合商標商品銷售等,將更直接帶來業績增長。”關鍵之道CEO張慶對記者表示。
“我們經過了兩個月左右的測算,才作出相關決定,我相信通過這次合作,安踏在籃球產品上也能成為國內的領軍者。”丁世忠稱和NBA的合作不是頭腦發熱,有坊間傳言NBA贊助費每年高達兩億元人民幣。
此前,安踏的系列“動作”還包括與中國奧委會敲定長達8年的戰略合作關系、贊助中國舉重隊等。8月初,安踏與中國體操隊簽約,結束了此前李寧與之20多年的贊助合作。
2012年,安踏營收首度超過李寧。2013年兩家公司的營收分別為72.8億港元、58.2億元,二者差距拉大。
安踏下一個趕超目標是國際品牌的耐克或阿迪達斯。2013年,耐克、阿迪大中華區營收分別為24.5億美元、16.55億歐元。
“我們2020年要做第二,我們不說做老大,但要從第三做到第二,如果阿迪達斯比耐克做得好,我就要比耐克做得好;如果耐克還繼續領先,我就要贏過阿迪達斯。”丁世忠說。
“在一年半或2年前,安踏可能都還沒有底氣這樣說。”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安踏正在扭轉消費者的品牌認知,急欲成為中國運動鞋服品牌的代言人。
晉江系喘口氣
安踏正在抓住行業復蘇的機會,提前進行戰略布局。
該公司今年中報業績超市場預期,營業收入為41.2億元,同比增長22.4%,股東應占溢利8.03億元,同比增長28.3%。安踏成為體育用品行業首個營收轉正的公司。
信心來自于兩年來的零售轉型。通過組織扁平化、零售監控以及庫存管理等措施,安踏的彈性供應鏈管理得以加強,快速補單能力提高。
從2014年第一季度訂貨會開始,安踏連續六個季度訂貨金額實現正增長,而雙位數增長已持續三個季度。
“其實核心的幾個點,是我們戰略轉型、商業模式改變,再加上在這個時候圍繞戰略匹配做一些資源的儲存。當別人效益不好可能沒能力做的時候,你有能力就別保守,該前進要前進。”丁世忠解釋當前安踏頻繁營銷舉動的主因。
包括“晉江系”特步國際、361度、匹克體育等品牌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復蘇增長。此時,正在復蘇的行業,要迎來產業政策的支持。
9月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大眾健身。有報道指出,有關體育產業的國家規劃即將出臺,未來體育產業規模將達到數萬億級。
2013年中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為3136億元,GDP占比僅0.6%,與發達國家超2%的占比差距很大。
政策利好將帶動運動鞋服行業的銷售。“一是受各種賽事影響體育消費的習慣,二是各種體驗性、參與性體育消費,像跑步、戶外、健身等蓬勃興起,帶來的相關聯產品銷售。”張慶稱,2014年為“體育產業元年”,他樂觀預計未來10年將出現更大規模的運動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