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男裝產業中有這樣一些品牌,他們有數十年的歷史,卻在中國的內銷市場上不溫不火;他們在國人的腦海中有著品牌的烙印,卻似乎永遠搶占不到一線品牌的位置;他們被認為最有可能將中國文化和中國品牌發揚光大,但卻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淡出領先地位,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危機,讓人們感覺光鮮表面的背后有著日益“混亂的節奏”。
七匹狼最近似乎就有這樣的煩惱
“2014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22.22萬元—17951.11萬元,同比下降30%至50%”,這是七匹狼在今年公司業績報告中公布的重要事項中的一條,而其“業績下滑主要原因”中則標注說明——“服裝零售行業疲軟,公司訂單下滑;為減輕分銷渠道庫存壓力,公司回收較多庫存。”
業績下滑,證券公司預測后續仍不濟
庫存一直都是讓七匹狼頭疼的問題。3.95億元、6.42億元、5.66億元和6.57億元,《證券日報》數據顯示這是七匹狼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存貨。而到了2014年,回收經銷商庫存加上固有庫存,七匹狼的這一問題將更加凸顯。
面對七匹狼2014年1季度的報表數據,業內很多人士表示無奈。“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同比下降31.3%,凈利潤1.1億元,同比下降39.9%,每股收益0.15元,扣除理財收益和補貼后,經營性業績同比下降58.8%至7600萬元。”這份答卷讓人大跌眼鏡。但對此等業績,很多證券公司的資深分析師都表示并不為奇。“全年來看,我們認為七匹狼收入端增長仍將面臨較大壓力。”中銀國際證券在對七匹狼進行分析時表示,加盟收入大幅下滑、渠道存貨是導致七匹狼業績低于預期的原因之一。“渠道存貨仍然較高:根據2013年回收加盟商的存貨水平估算,我們判斷當前渠道存貨水平仍在1年以上。”
在光大證券的分析中同樣也認為庫存是七匹狼業績下滑的主因之一:“男裝行業仍在調整期,公司自身面臨的份額擠占(被其他性價比更高的品牌和電商品牌搶占)、以及加盟商盈利下降(估計凈利僅5%左右,還有一些是虧損的)影響訂貨開店是最大問題,且目前庫存結構中過季貨品占比較大,將導致2014年存貨跌價計提壓力較大。”基于此,眾多證券公司對其后續發展的預測也并不看好,“公司2014年仍以關店為主,特別是直營店中虧損店的關閉,業績將繼續承壓。公司預計1~6月業績下降30~50%。”
庫存高企,七匹狼和經銷商都吃不消
這其實不是七匹狼近年來的第一次“不及格”,從2013年七匹狼走出了“上市之后首次下滑”的業績之后,業內人士對七匹狼之后的發展都抱持謹慎態度。
有經銷商向媒體透露,七匹狼早前就已出現銷售問題,“那時,進一億元的貨最后虧了一千萬元,10%的虧損率。”而廈門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當地很多服裝企業也都面臨巨大的庫存問題。“其實大部分服裝自主品牌都有庫存,而正常的庫存量也不會影響公司運作。但如果大量庫存(包括經銷商的庫存)導致公司資金壓力過大,那這種影響帶來的負面效應就要另當別論。”雖然這是企業都避諱的話題,但像七匹狼這樣的上市公司在赤裸裸的數字下,其壓力也不言而喻。
中金證券分析表示,“為減輕分銷商存貨壓力,七匹狼公司期內特別是2013年4季度回收較多渠道過季庫存,主要以退貨和以舊換新形式進行,導致收入沖減并計提大量存貨減值準備(全年新增1.09億),2013年4季度營業利潤虧損1526萬元。期內加大低效無效網點的排查,凈關門店505家至3502家。”這是七匹狼三年來首次關閉門店,關閉門店占門店總數的12.6%,數量之大也讓人吃驚。
對于庫存壓力,七匹狼則寄希望于剛起步的電商業務。2013年8月,七匹狼成立全資子公司廈門七匹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過季庫存銷售為主,進軍線上業務。對此中金證券表示要謹慎看待。“電商主要用于清理庫存,后續發展需跟蹤。期內線上業務實現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60%,收入占比10%左右,主要仍以過季庫存為主,待庫存清理完畢后,電商業務和O2O如何發展仍需跟進,但我們預計短期內難有明顯進展。”
大量的庫存也讓七匹狼的經銷商們吃不消,在七匹狼2014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就表示,公司在2014年訂貨會中接到客戶訂單確實減少。對于此現象,有業內人士稱,需求持續不振,加盟商訂貨信心持續不強都是造成2014年春夏訂貨會訂單下降的主因。
一場高庫存之殤讓七匹狼承受了太多的壓力,而如何良好地解決此問題也讓眾人對七匹狼心存疑慮。無論如何,一個民族品牌興起確實不易,但如何將一個處處危機的民族品牌做好,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