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歷峰(Richemont)最近幾年過得沒那么風光,在2015上年財報會議上,歷峰集團主席Johann Rupert表示鐘表和豪華手袋兩個類別特別脆弱。而萬寶龍并入“其他部門”,歷峰原來的四大事業部縮減到三個——珠寶事業部、腕表事業部和其他事業部。現在歷峰的靈魂何在?
Chloé、Lancel兩個自家兄弟品牌包“撞臉”
剝離皮具:得找準一個靈魂時尚奢侈品牌
早在2013年,奢侈品集團歷峰就籌劃著“瘦身”,好聚焦集團重點發展的珠寶和手表業務。2015財年財報中,歷峰集團的皮具業務數據難看,僅僅因為時裝和皮具并非該集團核心業務,反而是該集團一直想剝離的業務。
截止2014年12月底,歷峰的“其他”部門。主要包括歷峰的皮具、時裝和渠道業務,品牌包括登喜路(DUNHILL)、蔻依(Chloé)、蘭姿(Lancel),以及上海灘(Shanghai Tang)。這些品牌表現出的仍然是一二線大牌的調性,但這個部門的業績卻沒有那么風光,盡管銷售額不斷增加,卻連年虧損。
在過去的5年里,這個部門的銷售額增長了150%,而虧損也同樣擴大了120%。導致歷峰一發財報,業內就即刻傳出歷峰要甩包袱的新聞,不是要賣掉Chloé,就是要售出Lancel。然后歷峰規定動作般地澄清——這些品牌未來表現將改善,集團不會出售資產。
但是,同是時裝皮具部門,LVMH集團有近百億歐元的銷售收入,超過30%的營業利潤。為什么歷峰卻一直沒有起色呢?這么多年歷峰在皮具、時裝方面一直缺少核心品牌,像Chloé、Lancel知名度卻遠不及一線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古馳(Gucci),但賺不賺錢都要在一樓堅守維持形象。皮具、時裝強手如林,歷峰似乎沒有好好想想,這兩個品牌如何與滿山遍野的“富二代”品牌、家族品牌如愛馬仕(Hermès)、設計師品牌差異化競爭,自家兄弟品牌有時還會“撞臉”。
LVMH集團有LV,Kering開云集團有Gucci,歷峰重組“其他”部門,要想大刀闊斧在時尚領域有所作為,是否應該找準一個靈魂奢侈品牌呢?
梵克雅寶質量門
維權難:旗下奢侈品牌頻現質量門
過去幾年,伴隨中國消費者成為奢侈品市場最大賣家,歷峰集團旗下奢侈品牌頻現質量問題遭抗議。卡地亞(Cartier)近年在中國的6起被投訴事件,涵蓋卡地亞男女腕表、手袋、皮帶等產品,稱卡地亞質量及售后均堪憂。就在“萬寶龍門店潑漆”事件和“梵克雅寶拉橫幅”兩起抗議事件后,一些消費者對品牌售后態度不滿的情況,甚至直斥“太可氣”。
由于高端鐘表售價動輒幾萬甚至數百萬,加上由于機械制造容易產生故障,該類別產品成為消費者投訴最主要的類別,這些奢侈品牌在其吸金的過程中,多數奢侈品牌卻沒能給中國消費者提供相應的服務和體驗。
作為高端鐘表第一大制造歷峰集團自然成為最大“受害者”,在“萬寶龍門店潑漆”事件之前,歷峰集團旗下另一品牌梵克雅寶(Van Cleef &Arpels)曾遭遇過消費者拉橫幅抗議事件,據稱當事人此事經歷2年才在最近有得到解決的可能,而梵克雅寶品牌方已經同意退款。
對于奢侈品行業投訴升級,出現“拉橫幅”,甚至“潑漆”這樣的投訴方式,歷峰旗下品牌方也表示更加注重其在中國門店的工作人員對待消費者的服務態度,加強售后服務,尊重消費者的理性維權。否則在當前大市不好的情況下會給品牌方雪上加霜。
裁員減薪又減產:中國不捧場
基于中國市場業績不佳甚至拖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巨頭歷峰集團鑒于需求減弱,為保護利潤率卡地亞從去年底開始無限期減產,縮短旗下位于瑞士卡地亞鐘表工廠的工作時間,230名職工的工作時間至每周四天。
而亞太市場惡化,2015財年庫存高達22%,歷峰集團主席Johann Rupert已經表示三位高管帶頭降薪,而員工將實施凍結薪酬增長,于此同時集團是比將開始成本縮減計劃。
同時,歷峰集團也宣布在歐元區對旗下珠寶及腕表漲價5%,卡地亞首席執行官Stanislas de Quercize表示相關產品在瑞士國內的價格會保持穩定。另外Richemont SA 歷峰集團高管透露,其它腕表及珠寶品牌亦會在歐元區跟隨漲價,漲幅在5%-7%之內,這符合分析師預期。
歷峰集團上年11月7日發布業績顯示,歷峰集團2014年/2015財年度上半年(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實現凈利潤9.07億歐元,同比下降23%,銷售額54.3億歐元,增長2%。在具體品類里,手表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2%,但卡地亞手表表現弱勢。
從歷峰集團旗下奢侈品牌的數據來看,中國業績明顯拖了后腿。在占總銷售額38%、歷峰集團第二大市場的亞太地區中,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銷售下滑達4%,幸虧其他地區的表現稍微抵消了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弱勢,亞太市場整體銷售額下滑2%。
搬離瑞士:不靠譜
由于亞太市場惡化,銷售陷入疲軟且利潤下滑,對于是否將主要業務移居國外,歷峰集團主席Johann Rupert持否定態度,雖然目前形勢嚴峻,也事關生死存亡問題,但堅信自己的團隊能生存下來,并能很好的渡過難關,并稱瑞士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
的確,經分析,目前對于瑞士鐘表制造商來說尤為棘手的是,他們一直將“瑞士制造”標榜為質量保證,以此作為最大賣點,因而將產品制造搬離到國外這一應對強勢瑞郎的顯而易見的辦法,是不可取的的。
畢竟對追捧“瑞士制造”的消費者來說,瑞士的生命就是瑞士制造,如果連腕表生產地都挪到國外,尤其中國大陸消費者又特別看重產地,一旦搬離瑞士,歷峰很快會被大陸消費者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