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款肥大校服照片,經由互聯網傳播,曾經引起強烈共鳴與吐槽。而在背后,優卡(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悄悄捏了一把汗。
這家以設計為傲的校服定制公司,是北師大二附中的校服供應商。其結合北師大二附中的校訓、標識,專門為這所以國際交流為特色的中學開發了一套學生裝體系,而校方要求保留的原有校服也在被吐槽之列。
不可否認,校服仍是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一個痛點。這是一個校方、家長、學生多主體決策,企業生產銷售順序顛倒,物流季節集中屢屢爆倉的細分行業,也是涉及學生美育及身份認同,直面龐大教育市場的重要機會。
做了十幾年傳統服裝廠商的優卡,正在試圖用“互聯網+”這一新技能顛覆校服。
吃一口校服的大蛋糕
2000年,優卡創始人陳納新開始創業,做的是職業裝定制。這是一片競爭異常激烈的紅海,雖然陳納新靠著獨特設計和了解客戶需求慢慢打開了局面,但越往后走越發現,在中國職業裝領域最終做好的企業都有其他主營業務,比如大型毛紡或者外貿加工,想要繼續在職業裝這條路做下去,就要面臨艱難選擇:要不變成純設計公司,要不就放棄“小而美”擴大產能。
轉機恰在這時出現。幾年前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陳納新和北京四中的校長劉長銘在某個活動上聊起四中校服的問題,這位校長感嘆,中外學生的校服差距極大。研究市場后,陳納新發現,國內的校服供應模式還停留在20年前,集中采購、統一款式、家長學生沒有知情權,“實在看不下去”的陳納新決定轉型做校服,畢竟,這確實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
2010年,優卡(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打優卡品牌的校服業務,原有職業裝合并成為獨立產品線。正如老生轉學,優卡轉型做校服同樣面臨困難,其中一點,就是如何打開并不是完全“市場化”的校服市場。
在服裝行業中,校服有其特殊之處。由于各地招標規則不同,部分地市教育部門的參與程度也很高,校方往往不能單獨做決定,導致目前全國校服市場呈“地方割據”態勢。記者檢索發現,現有幾大校服廠商中,伊頓紀德主要占據長江中下游,育星服飾則主打東南沿海,總部在廣西的百裕制衣緊抓廣西學校,成都順華服裝則拿下了不少四川中小學。在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公示的“全國首批學生裝(校服)生產服務先進企業”名單上,不少省份都有五家以上校服企業上榜。大蛋糕在前,誰也都想咬一口,今年4月,上市公司喬治白也發布公告,將投資組建校服公司,進軍校服市場。
正面進入,道阻且長,于是優卡選擇了另辟蹊徑。“我們做了很多別人不愛干的事兒。”陳納新說,其中之一就是培養自有設計師。區別于市面上大多數校服“千校一面”的情況,優卡為每一所學校定制專屬設計,通過對校園文化的提煉,優卡為學校設計符合學校特色、學生氣質的校服以增加學生認同感。比如上述北師大二附中,優卡的設計就結合其名校歷史和國際交流特點,以藏藍色為基色體現歷史感,同時結合學校經典的“三色帆”標識,衍生出男生藍色襯衫,女生粉色襯衫搭配紅藍格褶裙的制服款式。而為李大釗母校唐山一中設計的校服則為立領中山裝式樣、給四川藏區學校的校服加入了藏族服飾元素。
而其他廠商不做,也自然有其道理。不同于普通零售服裝“以產定銷”,即根據生產制定銷售計劃,團體采購的校服需要“以銷定產”,這就直接挑戰企業舊有的產銷管理模式。同時,在開學前,校服廠商對于新生除了性別年齡和人數之外一無所知,難以把握尺碼。據其他媒體報道,行業銷量較大的伊頓紀德此前就曾試圖實現“一校一服”,但很快發現多批次、小批量的需求使得這樣的要求根本無法實現。
優卡的解決之道是經驗、數據和服務。通過多年服裝行業經驗,優卡已經有了完備的補貨體系,同時長期積累的數據支持也能實現產銷比優化、保證始終有現貨,最重要的還是服務:在新生開學之前,優卡就會先為他們量體或是聯系學生了解尺碼。
由此,通過口碑傳播,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主動找到優卡。重教育、理念先進、監管開放的地區也成為優卡拓展市場的首選。經過五年積累,優卡已經服務了上百所中國頂尖名校,包括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實驗二小、衡水中學、浙江金華一中、綿陽實驗中學等重點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