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公司上市后,李寧任集團主席和執行董事,而CEO則由1992年就加盟的“員工經理人”張志勇擔任。在2010年,張志勇把公司讓人耳目一新的口號“一切皆有可能”改為死氣沉沉的“讓改變發生”。這種員工經理人制度下,并未能讓李寧在國內外品牌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反而使之走向下坡路。持續的嚴重虧損導致張志勇卸任CEO,由認購了李寧公司可換股債券的TPG集團的職業經理人金珍君接任。即便如此,仍未見顯著成效,2014年的虧損仍有7.8億元,金珍君亦隨之離任。
??由此,李寧不得不重擔起行政總裁的重任。他繼續減少運營成本,增設店鋪增加銷售收入。如果說這是保守的常規藥方,在張志勇、金珍君時期也不同程度的推行;那么,作為傳統的體育產品企業積極順應“互聯網+”潮流,提出“專業裝備+智能硬件+移動互聯網+數據分析”策略,與小米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智能跑鞋和后續服務,并以之為突破口,開展“線下體驗在線購買”O2O銷售模式,則是打破傳統的戰略創新。
??今天,互聯網席卷各行各業,新業態正沖擊著傳統企業。企業家重新審視自身的業務內涵與價值主張,善用互聯網的優勢,開展跨界合作與改革,勢在必行。盡管目前李寧的電商業務收入僅占公司總收入的6%,智能跑鞋的市場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這是傳統企業轉型具有挑戰性的第一步。2015年李寧公司的中期財務報告顯示營業額增長16.1%,虧損額大幅減少。不得不說,李寧案例代表著運動服這個夕陽產業V字型華麗轉身的可能。
??不懼變化、與時俱進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創業者能引領創業時期企業的快速成長,專業的管理團隊必不可少。但是,創業者是企業的DNA,也是重燃企業生命力的精神支柱,能引領企業走出低谷。喬布斯1997年重回奄奄一息的蘋果公司,連續推出創新型的產品,使蘋果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柳井正在2002年讓賢給企業內部育成的“員工經理人”,然而,連續三年出現“增收減益”狀況讓柳井正于2005重任CEO,進行大刀闊斧改革,每年推出廣受歡迎的產品,使優衣庫一躍躋身于世界名列前茅的服裝公司。
??以上例子可看出,當企業陷入成長困境時,集所有權與管理權于一身的創業者重新掌舵會減少機會主義行為和道德風險的代理成本,也往往比職業經理人更具有內部凝聚力、敢于大膽創新承擔風險的內在動力以及社會認同感。
??在2010年美國就豐田汽車質量安全問題的聽證會中,豐田章男社長曾含淚如此作答,“我是創業者的子孫,所有的豐田汽車都是我的姓氏。對于我來說,有損豐田汽車的事情無異于有損我自己一樣”。對于李寧來說,亦復如是。盡管集所有權與經營權于一人存在多種隱憂,但也不難發現,有能力的創業者與企業是天生的命運共同體,對企業的使命感、號召力和重塑力是職業經理人難以匹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