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北京老牌服裝企業的“搬家記”。隨著人力、資源等多項成本日益提高,北京已經不再是勞動密集型的服裝企業最佳落腳地。為此,北京威克多開始了搬家之旅,經過多方考察最終選擇落戶河北衡水。透過一家老牌服裝企業的搬家過程,我們其實看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給以威克多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帶來的深度改變。
發展限制萌生搬遷念頭
1994年成立的北京威克多是一家集高級成衣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服裝企業,在北京的服裝圈里小有名氣,旗下擁有威可多(VICUTU)、格羅尼雅(GORNIA)和微高(VGO)三大男裝品牌。近年來,威克多在京可達到130萬件(套)的年產量。然而,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之前,威克多已經看到隱憂——人力資源等各項成本不斷提高、員工穩定性不足等問題時常出現。
服裝企業雖然有設計、研發等看似高端、低污染的環節,但也有著熨燙等必不可少的高耗能環節,這勢必會讓企業受到北京政策限制,形成長遠發展的瓶頸。
威克多生產中心總監、衡水子公司河北格雷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立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了外部環境的變化,觸發威克多做出搬家決定的還有北京用工環境的變化。龔立超回憶,2010年左右,威克多出現用工難題,“此前,威克多內部員工流動率為10%,大多數人都是工作五年、十年以上的老員工,但隨著各企業員工動蕩越來越明顯,威克多的員工流動率也上升到了15%-17%”。
龔立超坦言,當時威克多的領導在瑞士杰尼亞工廠參觀時發現,對于服裝企業來說,生產環節還是最倚重技巧嫻熟的老員工、熟手,但在我國,這部分員工大多都是來京打工多年的“70后”,近幾年返鄉愿望愈發濃重。因此,威克多早早就誕生了將生產環節移出北京的想法。
新家確定背后的抉擇
“五年前,威克多就開始去北京周邊選地、調研,北京附近的產業園幾乎全都考察了個遍。”北京威克多制衣總經理助理劉大偉回憶。
威克多搬遷工作的主要負責人蔡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威克多在走訪河北多個城市時發現,如果新家離北京太近,搬遷就沒有了意義;但離北京太遠交通成本高,而且容易與北京市場斷了聯系。
因此,最終威克多決定搬遷到一個自大興往南車程在兩個小時左右的城市,并以此標準縮小尋找范圍。蔡軍直言,當時河北霸州、固安、廊坊、保定等城市都曾經被列為了考慮對象。
最終,威克多選擇了衡水。“每次企業去衡水考察完后,當地政府都會按照企業需求拿出方案,為企業提供選地位置、交通等多方面的現實分析。在此過程中,衡水政府為了吸引威克多落地,別的地方政府能給的優惠和支持他們都給了,不能給的也都盡可能的保障了。”蔡軍稱。
蔡軍舉例,比如在供地環節,自始至終衡水都派專人跟著企業一起去辦手續,有的承諾一旦做出就馬上兌現。而且,衡水還特意為威克多重新規劃了周邊的交通路線,新修了方便企業的公路。
威克多在衡水已確定了307畝的新生產、研發部門所在地,去年底新家的建設工程正式竣工,今年5月完成了所有搬遷工作,500多名原本在北京上班的老員工已經在衡水開始工作了。
北京衡水雙向發展
據介紹,原本威克多的生產、研發部門、廠房等在大興區占地達7萬多平方米,這部分遷出后,將全部作為孵化器場地使用,引入設計、線上線下銷售企業等各類團隊,由威克多提供采購、資源聚集等服務,并將孵化器中收入的10%用于投資。龔立超透露,目前已經有兩家企業入駐了威克多的孵化器。除了服裝產業相關企業外,威克多還擴大孵化企業類型范圍,今后凡是需要處于創業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都有望進入威克多的孵化器,甚至獲得威克多的投資。
“威克多在衡水的發展規劃與北京截然不同。”蔡軍表示。龔立超進一步解釋稱,已經成立的河北格雷相當于威克多的執行公司,比如設計師在威克多總部拿出了一張服裝設計圖,確定了使用面料后,將由格雷的工作人員進行打版、生產。
蔡軍介紹,格雷建廠后,用地面積限制相對寬松許多,威克多準備逐步把河北格雷的車間、庫房等部分面積擴容,計劃在未來3-5年內將原有的占地面積翻倍。
“以前散落在山東、廣州等地只能委托其他企業貼牌生產的腰帶、襯衣等配套產業將逐步聚集到衡水來。”蔡軍樂觀地說,“雖然現在企業在衡水短時間內產量有微幅下降,但由于企業上下游的衣架、紙箱生產商都在逐步向威克多衡水基地靠攏,未來那里有可能會形成一條更完整的制衣產業鏈,有利于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