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國際化謀變 上海絲綢集團混改出新招
時間:2016年01月13日來源:網上輕紡城作者:
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上海各大產業遍地開花,而老牌傳統紡織龍頭上海絲綢集團混改的最新成果正引發各界關注。
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上海各大產業遍地開花,而老牌傳統紡織龍頭上海絲綢集團混改的最新成果正引發各界關注。
1月12日,上海絲綢集團旗下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絲綢文化公司”)與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簽約聯盟,宣布將依托“一帶一路”戰略把公司絲綢文化創意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據了解,上海絲綢文化公司是國內最大服裝出口企業上海絲綢集團于2012年成立的,旗下主要品牌“海上絲韻”目前在上海共有8家銷售點,每年正以約40%的銷售增速進行發展。
對于未來發展,上海絲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2010年集團管理層認為所處產業還能發展,但必須結合上海創意城市、設計之都的概念來改造傳統行業,作為創意產品來將傳統絲綢和時尚絲綢進行結合。
不過,類似傳統制作工藝瀕臨失傳、品牌價值被低估等情況也是這些紡織巨頭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秘書長王樂毅向記者直言:“上海紡織集團已屬于業內品牌意識較強的,現階段不少絲綢紡織企業都沒有理解到這一層。而對于國外買家而言,其對本身絲綢工藝品的質量好壞辨識能力不夠,因此產品價值一直沒能全面得以體現,因此還需要上下游多方的努力。”
絲綢巨頭“出海記”
將制作工藝復雜、背后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絲綢制品在國際市場上推廣,對于成軍數十載的中國傳統企業而言都不是個易事。
呂鋼告訴記者,“海上絲韻”品牌主要希望打造的銷售人群為收藏者和商務禮品的采購者,這類高端絲綢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保值升值功能正在不斷體現。然而,掌握傳統工藝的人群稀少與各大市場實際銷量平平的表現卻讓這類企業發展陷入兩難。
目前,“海上絲韻”品牌旗下創意產品線涵蓋織錦畫、緙絲等工藝品以及服飾、家具、衍生品(化妝品、桑葉茶),而海外市場正是其決心發力的重點之一。由于一幅緙絲制品平均需要一位熟練工人10個月時間的制作,產品時間周期、技藝稀缺性依賴于產品售價的體現。
記者得悉,如今這些掌握緙絲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工人平均每月工資為五六千元,公司急切希望在國際品牌力和市場銷量上進行突破,否則將無法反哺核心工人的薪資需求,最終或將面臨人才大量流失的風險。
“上海絲綢文化公司把絲綢里最頂級的緙絲工藝做起來,國內僅有的掌握緙絲工藝的100個工人中就有20人在我們集團。不過,2015年公司緙絲產品的銷售額也只有200萬左右。”呂鋼透露。
類似上海絲綢文化公司遇到的現實情況在產業界比比皆是,這也是其牽手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等機構力爭出海的緣由。王樂毅表示,過去的三五年上海關于“設計走出去”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已經幫助設計企業在海外辦公、展覽以及市場推廣、孵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去年9月已經在倫敦基地開售了一部分中國手工藝品。
不過,王樂毅也強調,雖然上海市經信委和商委等政府部門一直對這類傳統企業出海有經費補助,但大多都是以“撒胡椒面”的形式平均分配給申請者,對于實際操作的企業而言不可能完全足夠。“像上海絲綢集團這類企業只有在海外達到一定規模和自主知識產權,才能真正全面激發銷售,而這尚需一定時日。”
混改新局面
如今看來,以上海絲綢集團為代表的傳統紡織企業轉型,依然處于艱難的摸索期。
事實上,中國絲綢的機械化、時尚設計最早都從上海開始,解放初期整個絲綢的出口貿易也是上海最大。然而,由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城市結構轉變加上全國絲綢大戰,時至2000年整個上海絲綢工廠從原先30多個單位調整到只剩2個單位,整體產值也從約10個億壓縮到一兩千萬的水平,核心主業也都壓縮到只剩絲綢貿易。
“因此,只能進行產業調整,轉主業后雖然解決了吃飯的問題,但對今后產業要重新發展仍要考慮。”呂鋼表示,如今全力打造的品牌效應也是轉型后樹立的戰略。
據了解,2002年上海市政府希望在眾多市屬國資企業中選一個做混改試點單位,最終選中了上海絲綢集團。呂鋼透露,彼時集團的進出口業務被剝離出來給了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人核心團隊組成的經營者持股達到51%,剩余49%股份作為國有股,這一調整收效相當明顯。而上海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則充當投資公司的職能,利用原來的工廠做投資和對外服裝廠等業務的投資。
“2003年至今,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均達到100%以上。如今的上海絲綢文化公司也是上海絲綢集團和上海絲綢股份兩者一起投資的。”呂鋼告訴記者,這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上海絲綢的又一次出擊。
而在整體的大環境下,一度進入低谷的本土紡織業如今也被業界重新寄予了厚望。UBS(瑞銀)投資銀行中國消費品行業分析師梁裕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自2012年以來,每年渠道效率與相關個股表現之間都是正向關聯的,而2016年服裝紡織行業的渠道效率預計有望提升,這也是吸引投資的最大推動力。(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1月12日,上海絲綢集團旗下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絲綢文化公司”)與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簽約聯盟,宣布將依托“一帶一路”戰略把公司絲綢文化創意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據了解,上海絲綢文化公司是國內最大服裝出口企業上海絲綢集團于2012年成立的,旗下主要品牌“海上絲韻”目前在上海共有8家銷售點,每年正以約40%的銷售增速進行發展。
對于未來發展,上海絲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2010年集團管理層認為所處產業還能發展,但必須結合上海創意城市、設計之都的概念來改造傳統行業,作為創意產品來將傳統絲綢和時尚絲綢進行結合。
不過,類似傳統制作工藝瀕臨失傳、品牌價值被低估等情況也是這些紡織巨頭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秘書長王樂毅向記者直言:“上海紡織集團已屬于業內品牌意識較強的,現階段不少絲綢紡織企業都沒有理解到這一層。而對于國外買家而言,其對本身絲綢工藝品的質量好壞辨識能力不夠,因此產品價值一直沒能全面得以體現,因此還需要上下游多方的努力。”
絲綢巨頭“出海記”
將制作工藝復雜、背后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絲綢制品在國際市場上推廣,對于成軍數十載的中國傳統企業而言都不是個易事。
呂鋼告訴記者,“海上絲韻”品牌主要希望打造的銷售人群為收藏者和商務禮品的采購者,這類高端絲綢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保值升值功能正在不斷體現。然而,掌握傳統工藝的人群稀少與各大市場實際銷量平平的表現卻讓這類企業發展陷入兩難。
目前,“海上絲韻”品牌旗下創意產品線涵蓋織錦畫、緙絲等工藝品以及服飾、家具、衍生品(化妝品、桑葉茶),而海外市場正是其決心發力的重點之一。由于一幅緙絲制品平均需要一位熟練工人10個月時間的制作,產品時間周期、技藝稀缺性依賴于產品售價的體現。
記者得悉,如今這些掌握緙絲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工人平均每月工資為五六千元,公司急切希望在國際品牌力和市場銷量上進行突破,否則將無法反哺核心工人的薪資需求,最終或將面臨人才大量流失的風險。
“上海絲綢文化公司把絲綢里最頂級的緙絲工藝做起來,國內僅有的掌握緙絲工藝的100個工人中就有20人在我們集團。不過,2015年公司緙絲產品的銷售額也只有200萬左右。”呂鋼透露。
類似上海絲綢文化公司遇到的現實情況在產業界比比皆是,這也是其牽手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等機構力爭出海的緣由。王樂毅表示,過去的三五年上海關于“設計走出去”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已經幫助設計企業在海外辦公、展覽以及市場推廣、孵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去年9月已經在倫敦基地開售了一部分中國手工藝品。
不過,王樂毅也強調,雖然上海市經信委和商委等政府部門一直對這類傳統企業出海有經費補助,但大多都是以“撒胡椒面”的形式平均分配給申請者,對于實際操作的企業而言不可能完全足夠。“像上海絲綢集團這類企業只有在海外達到一定規模和自主知識產權,才能真正全面激發銷售,而這尚需一定時日。”
混改新局面
如今看來,以上海絲綢集團為代表的傳統紡織企業轉型,依然處于艱難的摸索期。
事實上,中國絲綢的機械化、時尚設計最早都從上海開始,解放初期整個絲綢的出口貿易也是上海最大。然而,由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城市結構轉變加上全國絲綢大戰,時至2000年整個上海絲綢工廠從原先30多個單位調整到只剩2個單位,整體產值也從約10個億壓縮到一兩千萬的水平,核心主業也都壓縮到只剩絲綢貿易。
“因此,只能進行產業調整,轉主業后雖然解決了吃飯的問題,但對今后產業要重新發展仍要考慮。”呂鋼表示,如今全力打造的品牌效應也是轉型后樹立的戰略。
據了解,2002年上海市政府希望在眾多市屬國資企業中選一個做混改試點單位,最終選中了上海絲綢集團。呂鋼透露,彼時集團的進出口業務被剝離出來給了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人核心團隊組成的經營者持股達到51%,剩余49%股份作為國有股,這一調整收效相當明顯。而上海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則充當投資公司的職能,利用原來的工廠做投資和對外服裝廠等業務的投資。
“2003年至今,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均達到100%以上。如今的上海絲綢文化公司也是上海絲綢集團和上海絲綢股份兩者一起投資的。”呂鋼告訴記者,這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上海絲綢的又一次出擊。
而在整體的大環境下,一度進入低谷的本土紡織業如今也被業界重新寄予了厚望。UBS(瑞銀)投資銀行中國消費品行業分析師梁裕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自2012年以來,每年渠道效率與相關個股表現之間都是正向關聯的,而2016年服裝紡織行業的渠道效率預計有望提升,這也是吸引投資的最大推動力。(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閱讀
- 市場地位聲明:萬事利,絲綢全國銷量第一2025.07.07
- 村田推出面向工業設備的數字三軸 MEMS 加速度傳感器 SCA3400 系列2025.06.26
- 潮流文化評論 – 從聯名到出圈,EGOZARU打造籃球生活方式IP 怪獸聯名:從球場躍入二次元 運動2025.06.20
- UTO貼身層保暖速干衣榮獲尚普咨詢集團系列市場地位聲明2025.06.05
- Volumental首席營銷官分享他的零售商業第一課:與青年科比的合作讓我領悟了商業和生活的真諦2025.02.10
- 新春“領杭”,閃耀延安路!雅戈爾杭州時尚體驗館開業2025.01.20
- 降低制造業物流成本,跨越速運交出“跨越式”答卷2025.01.06
- 進入第16年,雙11還賣得動嗎?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