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新興市場開拓有力。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等傳統出口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我國服裝出口企業逐步加大對拉丁美洲、澳大利亞、東盟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出口帶動作用明顯。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山東口岸對拉丁美洲、澳大利亞、東盟分別出口服裝2.2億美元、1.2億美元和517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9%、14.9%和32.3%。
此外,外貿促進政策對出口有利。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國對進出口貿易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出臺了諸如稅費減免、加快出口退稅、加大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措施。今年以來,該項政策保持了穩定性和連續性,對出口增長有明顯推動作用。
來自海關的建議
不可否認,我國服裝行業目前面臨著總體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生產要素成本高企、國際市場份額下降等諸多問題。而貿易摩擦的不斷加劇,也使得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面臨阻力。今年1月至6月,歐盟非食品類商品快速報警系統(rapex)共通報紡織服裝產品122例,其中109例來自我國,占被通報紡織服裝產品的89.34% ;4月1日開始由歐盟發起的新版“生態紡織品標準100”正式實施,該認證每年都需要年審;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巴西等國家紛紛就我紡織品提出反傾銷調查;此外,瑞典近日遞交了關于壬基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新限制提案,以限制服裝、紡織配件及室內紡織品等有可能通過洗滌將壬基酚帶入水中的產品,而我國大多數企業并沒有意識到該物質的有害性,仍在紡織品等行業生產制造中使用該物質。不斷增多的貿易摩擦,抬高了出口門檻,增大了出口阻力。
為此,青島海關建議,服裝企業首先應改進傳統生產模式,創新營銷模式,加大技術投入、產品研發和品牌培育,真正做好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從規模擴張的老路轉向價值擴張的新路上來;二是改進生產工藝,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切實降低成本因素的影響;三是密切關注國外市場動態,拓寬信息發布與反饋渠道,深化技術性貿易壁壘研究,不斷提升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