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了解目前市場上紡織服裝標簽亂標的相關原因,記者專門致電了威海市消費者協會。該消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服裝標簽混亂的格局一直得不到顯著改善的原因:一是監管不力,相關法律法規缺位;二是當前相關法律訴訟規定不夠嚴格細致。這就導致消費者無法通過法律途徑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只能得到私下調解賠償的結果。比如,消費者在質疑自己所買的服裝產品在纖維含量上與標簽標注不一致時,如果采取自費方式將服裝送往檢測機構檢測,即使檢測結果顯示送檢產品纖維含量確實與標簽不符,這份檢測報告也并不能在法律訴訟案件中幫助消費者爭取到相應的權益。
“消費者從商場買走衣服后拿去做檢驗,在這個過程里,沒有人能證明衣服還是原件。”該工作人員遺憾地說,所以很可能消費者提起訴訟之后,大費周折也無法保障自身權利,商場基本上也看出消費者的心理,抓住這一點與消費者協商,通常這類案件都是私下調解了事。這種低調的處理方式反而助長了相關不法商人繼續罔顧事實亂貼服裝標簽以牟取暴利。整體來看,我國關于消費者維權的相關法律還需進一步提升嚴謹度和細致程度,以保障消費者真實權利。
措施: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出臺治理標簽混亂要加大處罰力度
古人云: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針對當前紡織服裝標簽隨意制作,亂貼、亂掛的混亂現狀,重點是要尋找到解決服裝標簽亂現象的原因,對癥下藥逐步改善目前市場上亂貼、亂掛標簽誤導消費者的現狀。
“服裝標簽混亂已經是紡織服裝行業一個十分重要又亟待解決的問題,無論是紡織服裝管理部門還是消費者協會都應該充分重視此事。我個人認為,治理服裝標簽亂不是一個部門可以解決的問題,它要國家立法部門、質量檢測部門以及工商部門的高度配合才能實現。國家相關部門針對服裝市場標簽混亂現狀,充分結合中國服裝市場實際,抓緊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同時,國家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大市場整頓力度,對服裝標簽混亂的企業及銷售商從嚴從重處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針對治理服裝市場標簽混亂現狀的措施,該消協工作人員強調指出需要多部門給予高度重視,緊密結合,共同治理。除此之外,該工作人員還進一步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購買紡織服裝商品時不要盲目偏信名牌,應主動選擇信譽度高、有正規標識的服裝,并且購買商品之后一定要索要購買單據,一旦發現產品與標識不符,積極撥打12315投訴舉報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