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軍
非常高興參加長絲織造行業技術進步與創新研討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點,將在基本經濟制度、市場體系、金融體系、價格機制、科技創新、宏觀調控等六個關鍵環節推進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無疑將改善實體經濟的發展環境。在深化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如何把握機遇,加強創新驅動,實現紡織(長絲織造)行業轉型升級是我們今天會議的主題。我想就紡織行業發展特點,紡織行業發展機遇以及加強創新促進紡織行業轉型升級與大家做一次交流。
一、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的特點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三年,我們委托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行業發展和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了系統總結評估。總體看,近兩年,紡織行業克服了需求低迷、成本上漲、內外棉價差大等不利因素影響,保持了穩定發展態勢,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品牌建設、兩化融合取得明顯成效,行業發展由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邁出關鍵步伐。當前行業發展有四個特點:
1、生產增速回落。“十一五”期間,紡織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2.6%,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9%;2012年,工業增加值增速10.5%,纖維加工量增長4.6%;今年1-9月增加值增長8.6%,主要產品產量增速大副回落,如化纖及紗產量同比增長7.5%,印染布產量下降2%,針織服裝下降2%。
2、是技術升級明顯。紡機裝備高速高效化,噴水噴氣織機轉速超過千轉,產品開發更加愛活躍,化纖差別率比2010年提高7個百分點。機器換人速度加快,紡紗、化纖、染整生產控制自動化、連續化實現突破,棉紡萬錠用工最好企業達到20人以下。按照現價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2012年達到58萬元,兩年年均增長17.5%,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營銷全產業鏈集成應用水平大幅提高,棉紡、服裝企業兩化融合走在全行業前列。
3、結構調整進程加快。從市場結構看,內需比重持續增加,2012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占全部產值比重84.1%,比2010年提高3個百分點,東盟取代日本成為我國紡織品服裝第三大出口市場,歐盟、美國、日本傳統市場占我國出口份額比2012年下降了6個百分點。從產業結構看,產業用紡織品占全部纖維加工量比重比2010年提高2個百分點。今年1-9月,產業用紡織品銷售收入增長16.3%,高出行業5個百分點。從區域結構看,2012年中西部地區紡織產值比重達到20.5%,提高了3.5個百分點。從企業結構看,市場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全行業超過百億企業30多家。
4、質量品牌建設邁出新步伐。質量品牌建設受到普遍重視,紡織服裝行業年商標注冊量超過10萬件,國內市場活躍的品牌超過1萬個。自主品牌研發設計能力有所增強,品牌設計機構、設計人才的國際化合作越來越多。波司登、江南布衣、愛慕等一批品牌開始走向國際主流市場。
今年前三季度看,總體運行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出口、內銷、效益增長高于生產增長。分行業看,毛紡、產業用紡織品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居前,家紡、服裝銷售利潤率居前。長絲織造行業銷售收入增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但利潤率只有4%左右,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因此,長絲織造行業加強科技創新,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高質量效益水平更為重要。
二、紡織工業發展的主要機遇
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紡織行業雖然面臨國際競爭加劇、要素成本制約增強、棉花等政策體制制約等不利因素影響,但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等,為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機遇。主要新機遇有四個方面:
1、科技創新加速支撐行業轉型升級。新型材料、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節能減排等領域科技創新活躍,跨行業融合與產業鏈集成創新,為紡織行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改進和升級產品功能、加強生產模式和經營模式創新提供了保障。如電子商務成為最具成長潛力的商業渠道,正在改變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剛剛結束的雙十一淘寶天貓當日銷售達到350億元,增長86%,前10名品牌中有7家是服裝家紡企業,銷售均超過億元。
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助于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培育研發設計、創意廣告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文化創意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國家正在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紡織行業實現制造向創造轉型,可以更好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制造業兩端研發設計、管理營銷能力,提高自主品牌的影響力。
3、消費升級促進行業結構調整。衣著消費支出中,城鎮居民是農村居民的4倍,2020年農村轉移人口將達到1億人,城鎮化進程加快將擴大高品質產品需求。生活方式改變創造了新需求產品,如休閑旅游、戶外產品正在成為新消費熱點。產業用紡織品逐漸成為紡織行業新增長點,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醫療衛生用品市場潛力巨大。新產品應用市場的培育發展將進一步優化紡織產品產業結構。
4、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倒逼產業升級。我國能源、用水實行總量控制,近期國家大幅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比標準、對污水、廢氣、污泥治理和排放提出嚴格要求,環境與智利政策倒逼紡織工業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提高廢舊資源循環利用水平。
三、推動紡織行業創新與轉型升級的重點及有關政策
1、注重創新能力建設。國家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加強新材料、清潔生產、智能化裝備、產品質量保障以及產品功能升級等領域核心技術創新,把握紡織領域新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主要政策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支持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新技術輻射推廣面,為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如骨干企業的國家級技術中心認定,重點行業、產業集群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我部連續幾年組織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認定,引導社會服務機構提高創新服務水平。支持產業鏈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提高創新效率和價值,這在今后小批量、個性化主流需求下,顯得尤其重要。主要政策如產業聯盟建設等
2、加快技術改造。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特別是信息化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高紡織行業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管理水平,促進生產、管理、經營模式創新。國家政策支持有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項目、兩化融合示范專項、電子商務集成創新試點工程等。
3、促進質量品牌提升。推進自主品牌建設是我國紡織工業由加工制造轉向集成創造的重點工程之一,是提高產業價值創造力的重要途徑。紡織行業質量品牌建設重點是三個方面,第一是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可信賴的消費質量信譽。第二是開展重點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培育,提高品牌研發設計與品牌管理能力。第三是推進全產業鏈品牌建設,促進纖維、面料至服裝和制品不同環節的品牌創造,營造良好的品牌生態環境。去年我部會同中國紡織聯合會組織開展了品牌調查評價活動,確定了111家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作為跟蹤培育的重點企業,今年開展了重點企業的培育輔導,組織專業人才培訓宣傳,組織開展國家級企業設計中心認定以及品牌競爭力評價等。工商總局開展馳名商標認定,通過馬德里協定,支持企業商標國際化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