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需要新模式
王穎:當今企業的競爭,不再是產品和服務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與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我們做過一個研究統計,當今中國創業型企業的失敗,23%是因為戰略的失敗,28%是因為執行的問題,而高達49%的失敗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因此,不能與時俱進地去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是導致企業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具體的方式來講,我們有幾個不同的思考的角度來進行商業模式創新。
第一種是延展,延續產業鏈,我原來主要是OEM制造,我延伸,往下游的渠道或者邊緣相關領域延伸,這樣一種延展的創新方式。
再一個就是分拆,原來這事兒大家都干,后來我專業模式創新的時候把這個環節外包出去不干,讓別人去干?;蛘咴诋a業鏈條里面找到我適合干的,比如說像美特斯邦威,很多業務外包出去,這就是產業鏈條的外包。
第三個是產業鏈的創新。隨著商業業態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游戲的規則變了,工信部應該給騰訊發電信運營商牌照,給蘇寧、國美發了銀行牌照,體制在改革,商業模式也必須變化。
石章強:改革開放前,需大于供,那時全國只有一個品位,搶著要產品。再以后一些企業出現了一些新產品和新手法,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些產品、手法變化的背后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在變化。
我們把商業模式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不管你是什么行業、什么品類、什么階段,整個商業模式無外乎五種。
第一種叫打獵模式,我們大部分小微企業在初創期就是這種模式,叫A+B+C,這種模式叫打獵模式,也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你下一個目標在哪里。
第二個叫挑水模式,你可以從一個區域復制到另外一個模式去。
第三種就是單產業鏈,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上下游,慢慢變成鏈條型,已經不是一個渠道商,變成一個品牌商,等等。
第四種是多產業鏈的模式,這種模式其實是很難的,但是一旦你建好之后又是一勞永逸的。其實,一些服裝品牌做到一定規模之后,你很難界定它是賣什么的。比如說之前我們說九牧王是做西褲的,勁霸一看就是做夾克的,但現在已經不完全是那樣了。這幾種已經沒有對和錯,只是根據企業的資源匹配和競爭的確定來取舍它。
其實,不管整個消費環境、形態、銷售渠道怎么變,只要你的交易總成本定是最低的,如果你能做到,這就OK,這是永恒不變的。與此同時,在變化的過程中你一定要不斷地與時俱進,十年、五年前的商業模式放在現在,肯定不行。
王國祥:2012年,在面臨宏觀調控,經濟增長乏力,行業運行嚴峻的形勢下,上半年42家上市服裝企業總擠壓庫存483億元,庫存高壓和電子商務的聯合沖擊,以及越加謹慎的經銷商……服裝人如履薄冰的前行著!
而淘寶“雙十一”191億,電商年度過萬億輝煌,對傳統零售市場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消費需求都和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個性化消費需求涉及商品款式、顏色、價格及品牌知名度等。
這要求企業的商品品類將更加豐富,并注重組合搭配,突出功能化、時尚化、環保等滿足顧客個人化的需求。
也就是說我們的品牌競爭將從以往的單一的某一項競爭,或者從商品競爭,或者從渠道競爭,或者是從營銷競爭,向全方面的競爭過渡,最后的競爭將上升到VIP上面來。
零售管理,第一個產品優勢中品類的豐富度、商品組合搭配性有待提升。單一產品很難在購物中心當中得到發展,只能在百貨,而百貨在快速跌落。第二渠道單一,MALL、集合店鋪、生活館等優勢新興渠道經營能力,特別是終端經營能力,不足或尚未進入,而不是引導式購買的這種先進的營銷體系沒有導入。垂直化、遠程化管理導致精細化管理落實難于落實及各業務鏈的建設未能有效運轉。
“鎖定”消費者
戴天宇:我今天要分享一個新的東西,就是客戶鎖定。在商品銷售里面,商品的生產往往不是第一,但是商品的銷售和營銷是大家最看重的。我們傳統的營銷,包括廣告、宣傳、策劃等等,它只是影響客戶。實際上,隨著我們對商業模式深入地研究,還發現有一種更重要的方式就是鎖定客戶。
什么叫做鎖定客戶?你買我的也得買我的,不我買的也得買我的,跟我走也得跟我走,我不跟我走也得跟我走,我不需要再給你做廣告營銷和宣傳,也就是超越營銷,鎖定客戶。
要實現鎖定,我們需要做出一些轉變。第一,是對產品本身的看法有一個轉變,有新的認識。服裝行業請明星代言情有可原,但是我們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中國很多產品做銷售都是請明星代言,一個明星不光是代言一種,代言幾十種。而國外,喬布斯、比爾蓋茨發布新產品的時候不是請明星代言,他們是自己。他們是對待孩子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企業,而不是給它找一個“干爹”“后媽”。
第二,要了解市場的轉變,對行業模式有一個正確認識。上層建設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我們很多企業脫離商業模式、脫離盈利狀況,空洞地去談企業的組織架構怎么搭建,這是錯誤的。
其實,最終用戶的最終需求決定一切。我們知道我們的服裝由面料加工而變成服裝,中間還要轉給批發企業,批發企業轉給零售企業,零售企業銷售給消費者,最終買單的一定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