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布蘭迪克服裝城的引資者十分歡迎中國的企業家進行考察并開展合作。當地業者信心滿滿地認為,未來10年,印度將有可能搶占中國紡織品服裝的部分市場份額。與其他國家相比,其信心源自于當地充足的勞動力供給。據了解,BIAC服裝城是由斯里蘭卡最大的服裝企業布蘭迪克公司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的。考察過程中,張錫安心存疑問:為何這家在斯里蘭卡十分具有競爭力的服裝企業要在印度投資呢?在隨后與斯里蘭卡代表的交談過程中,他了解到了企業更為長遠的規劃:“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斯里蘭卡也開始出現勞動力緊張的情況。在潛在勞動力供給這方面,印度更有保障。我們考察的BIAC服裝城擁有十幾家企業,目前員工數量達到1.6萬人。園區代表表示,如果能吸引更多企業來此投資的話,員工數量再擴張一倍不成問題。而且這一地區年齡在18歲~30歲左右的婦女特別多,她們都以到這個服裝城工作為榮。園區里,工人的整個狀態很安逸。反觀咱們國內的工廠,即使月薪能有四五千元,年輕人也不愿意從事紡織業,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普遍低于東南亞國家。”
張錫安建議,企業須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來選擇投資形式,“服裝廠相對投入成本低,大多是以租賃形式為主,資金運轉比較靈活。而紡織廠由于需要對設備投入較多,一般著眼于長期規劃,對企業的資金運作能力也有較高要求。但無論是哪種投資,都存在著一定風險,比如生產管理規定、外匯規定以及工會法等等,這些都需要企業認真研究?!?/P>
外向型轉移引人深思
就以往的投資案例來看,像溢達和紅豆這樣被當地社會所接受,真正通過海外布局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畢竟占少數。在當前形勢下,多數赴外投資的企業是希望利用當地優勢,穩住訂單。而在產業轉移的大潮中,企業選擇向外而非向內地中西部投資的現象也著實引人深思。
“其實,從對行業的情感和自身的生產狀況來看,企業并不一定想‘走出去’,因為文化和風俗習慣方面存在許多差異。應該說最好的方式是由東部向中部、西部轉移,把我們的產業實力和競爭優勢再保持一段時間?!睆堝a安認為,產業轉移存在著許多必然因素,但導致企業選擇“向外走”,而不是向中、西部投資,其中又有很多令人無奈的原因,“中、西部企業同樣存在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問題。西部一線工人月薪哪怕只有2000~3000元,也比東南亞國家要高得多。此外,配套條件無法跟上產業發展,也影響了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前期有可能對接效果很好,但是實地考察的情況與描述的相差甚遠。而當地的優惠政策的穩定性、員工的忠實度如何,這些也都是東部企業關心的問題?!?/P>
張錫安表示,企業向外轉移的趨勢需要引起行業的重視,在此過程中,如何讓國內產業實現健康發展,需要行業上下共同努力。作為提供商貿服務的平臺,紡織商會未來將繼續為企業提供前期運作咨詢,并帶領企業實地考察。通過在業內舉辦交流活動,共享“走出去”的一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