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廣闊但要理性投入 取得成績但缺原創成果
對于我國生物質纖維面料的研究在世界處于何種水平這一問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的趙慶章博士表示,要評估我國生物質纖維面料的研究水平,不妨羅列一下國內外已經產業化和在研的生物質纖維面料品種。已產業化的生物質纖維面料典型的品種包括lyocell、pla、pbs、海藻、甲殼素和部分具有生物質特征的ptt、多元醇聚酯等。在生物質纖維領域內,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研究工作還包括多種生物蛋白和以可再生物質為原料制取各種聚合物單體的技術等。不難看出,我國生物質纖維面料的研究幾乎涉及了所有方面,有些方面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國的研究水平和產業化成果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缺乏原創性的成果。
“生物質纖維面料的發展應從資源和環境兩方面考慮,開發以生物質為原料的面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這一過程可能會經歷幾十年,直至石油耗盡。對于發展前景,我最為看好的領域是生物質合成纖維面料。”趙慶章在展望生物質纖維面料的未來市場遠景及可能取得的社會效益時說,酸、醇和胺可以從自然界多種生物質中獲得,實際上,以生物質為原料制備聚合物的單體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利用這些原料可以衍生出多種產品,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聚酯、聚酰胺的合成技術和設備。此外,粘膠面料雖然利用了可再生原料,成本較低,但存在著環境污染的問題,盡管粘膠污染治理的技術在不斷進步,但要徹底治理需要有創新性的技術和大量投入,這就意味著,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污染治理的成本將不斷提高。而溶劑法纖維面料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發展lyocell纖維面料的最大障礙是過大的前期投入和溶劑的高價格。其產業化技術的突破,生產規模的擴大,將會大幅度降低項目投資和成本。因此,lyocell和粘膠面料也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并存。從長遠看,lyocell纖維面料的產量會將不斷增加,粘膠面料的產量則會不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