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服裝零售額雖然同比實際增速為13.9%,但卻是近十年來的最低增幅。市場對本土品牌的高價轉身并不買賬。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并未阻斷中國服裝企業向高端品牌進軍的想法。
在CHIC 2013展會上,記者在參觀展館時發現,大多數品牌在談到自我定位時,多以中高端為定位,生怕與平價服裝的牽連會折損自我品牌形象。
標高產品的價簽雖然容易,但要真正實現高端轉型并非易事。
高價易行高端難
對于眾多品牌對高端市場的躍躍欲試,奧利儂集團推廣部經理王蘭并不看好。
“越是高端市場,品牌越是難做。對內衣品牌來講,要進軍高端沒有一定的市場、歷史積累是很難實現的。而且,一般高端市場多被幾家企業壟斷,高端消費群體的品牌忠誠度也相對較高。因此,想進軍高端市場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容易,不是簡單地通過提價就能被市場認可。”王蘭說道。
對此觀點,劉偉文也深表認同。
“在成本壓力下,有許多品牌就通過提價來轉型高端。但最終,市場并不買賬。”劉偉文告訴記者,許多企業在提價受阻后,只能通過打折、促銷等銷售產品,但這樣的做法無異于對品牌的“二次傷害”,不僅會使品牌原有顧客流失,其新顧客對品牌也沒有相應的認可和忠誠度。
同時,高端的定價也未必能換來品牌總體營業額的相應增長。
上海雷寶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許小春告訴記者,如果品牌對市場定位不準而盲目提價,即使單件服裝的銷售利潤有所提高,但整體的銷量必然減少,最終也會影響到品牌的整體利潤。
對于許多服裝企業盲目訴求高端轉型的現象,有多年品牌運作經驗的中國十佳設計師劉勇告訴記者,這主要緣于企業對自我缺乏理性、客觀的認識。
“許多企業只是一味要做高端市場,但其實它們在品質、設計、營銷、直至整個品牌形象方面并未達到高端品牌的高度,其固有的產品定位并不適合做高端市場。”劉勇說道。
而隨著消費者日益成熟理性的消費觀的發展,其消費習慣也在不斷改變。在“LOGO已死”的時代里,高端市場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路易·威登和古馳于近期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務報表顯示,兩大奢侈品牌的整體銷售額同比增幅較往年出現大幅下降。面對消費者日益理性的消費觀,高端品牌也在謀變突圍。因此,對一心入主高端行業的中國品牌而言,此時未必是一個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