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特別是服裝企業在處理庫存問題上的方式、方法仍然顯得非常單一和原始。據了解,由于服裝產品具有很強的季節性,消費周期短暫且流行風尚又瞬息萬變,因此,當季服裝賣不出去,企業只能靠大量的打折促銷、甚至虧本銷售。但是,被我們企業家們忽略的是,這些行為對服裝企業的品牌形象是存在嚴重傷害的。
實際上,飽受高庫存之苦的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尋找解決之道。或尋求與網商合作,或選擇渠道下沉等等,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誠然,各種降低紡織服裝產品庫存的措施必然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沒有徹底解決形成高庫存問題的原因之前,所有這些手段、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并不能改變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的危機和挑戰。
比如說,即便是一家紡織服裝企業在短時間內全部消化了庫存產品,但隨之而來的新一輪高庫存又會馬上產生,如此循環往復。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要解決好產品庫存的問題,應該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狠練內功。紡織服裝企業的經營風險還來自于人民幣匯率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特別是對以外貿出口為主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由此導致的利潤蒸發早已經讓他們叫苦連天,甚至是瀕臨垂死的邊緣。
由于人民幣外升內貶導致紡織服裝產品幾乎到了無利可圖的時候,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選擇也無非兩種。其一,是停止對外的加工貿易生產;其二,就是紡織服裝企業轉移外遷。
紡織服裝企業外遷的路也并非一帆風順。以往在政府的引導下,很多企業開始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但隨著人工工資的不斷上漲,目前中西部地區的用工成本實際上與沿海一帶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并且,隨著物流運輸等成本的上漲,紡織服裝企業內遷之后,絕大部分也并沒有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愿望。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一部分紡織服裝企業不得不移往越南、緬甸、印度等東南亞,以降低人民幣升值、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
創新乏力背后的悲哀
紡織服裝行業創新,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行業內不論開何種會議,辦哪樣論壇,或多或少都要說到這個問題。實際上,紡織服裝行業創新涵蓋的內容十分復雜。其中包括紡織技術的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經營理念的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等等。但是,讓人遺憾的是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相關人士,包括各種專家學者,各類企業老板,說起創新來大多頭頭是道,而將創新思維落實到行動中去的卻是寥寥無幾,大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味道。
導致這種“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現象的產生,歸根結底還是在于紡織服裝企業實施創新,必然就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這種投入并不能保證就百分之百能獲得收益。因為,不論何種方式的創新都是會與失敗“如影隨形”的。所以,紡織服裝企業在創新方面總是顯得謹小慎微,唯恐一步走錯便落個“血本無歸”的下場。
另外,長期以來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形成的“拿來主義”惡習也是阻礙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據了解,我國很多紡織服裝企業所謂的“創新”不過是簡單的模仿。這種模仿由于時間短、投資小、風險低、操作簡單,據說從產業發展初期便被行業內大量采用。實事求是地說,這也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時至今日,我國早已經成為紡織服裝大國,這種模仿創新的弊端也就暴露了出來。其一便是長期習慣性地模仿他人,導致了自身的研發能力薄弱或者是基本沒有。其二就是由于研發能力薄弱導致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導致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一直停留于低技術水平??陀^地看,缺乏實質性的創新,讓我國從紡織服裝大國轉型為紡織服裝強國的夢想一再“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