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華商業信息中心指出,相比較2012年上半年,2013年上半年百家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額增速呈現下降態勢,而各類服裝零售量增速則表現出較快的趨勢,“由此可以看出,2013年上半年,百家零售企業服裝促銷力度較大。”
不過,對于服裝行業這種以“大出血”式促銷來保命、過“冬”的做法,業內人士均不看好,認為此舉負面效應多于正面。
達芙妮季報中就稱,二季度該公司稍微提高了折扣率以刺激銷售增長,加上以更大力度清理過季存貨,銷售增長仍低于預期,從而也導致毛利率出現同比單位數跌幅。
“按照統計,從目前服裝行業的銷售總量來看,所有品牌的庫存總量加起來是銷售總量的2倍左右,在一件不生產的情況下,按照之前的銷售勢頭來賣的話,還能賣兩年。”服裝品牌經營戰略專家閔光亞預計,當前服裝業低迷狀態將會持續2014年,到2015年才會有復蘇。
閔光亞認為,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第一是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資源、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也就是對市場進行細分;第二點是進行渠道變革,目前服裝行業的銷售模式是加盟和網店,但這些模式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渴,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銷售渠道,目前比較看好的一個趨勢是實體店體驗、網上下單的方式,走線上線下相結合、磚頭加鼠標的模式,還有定制模式也在慢慢發展起來;第三是讓自己的品牌更鮮明,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增加產品的特色;第四是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面料和裁剪技術;第五點是不僅單純做服飾外貿,同時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情況開拓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