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花供需方面,未來短期內,受外需低迷,內需增速下降影響,國內紡織服裝行業景氣度將持續低迷,棉花下游需求不旺。供給方面,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棉花供需預測月報,2012/13、2013/14棉花年度中國棉花產量將分別為762萬噸和740.3萬噸,期末庫存將分別達到1,050.8萬噸和1,283.1萬噸,分別占同期全球庫存的56.93%和62.47%。2012年中國棉花庫存消費比為139%,目前庫存壓力很大。總體看,短期內國內棉花供需寬松,在目前供需環境下,國內棉價走勢主要受收儲及配額政策影響。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國家仍將按照20,400元/噸的價格進行敞開收儲,在外棉供應寬松的情況下,預計內外棉價差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在目前國內外市場棉價倒掛的背景下,不同類型的紡織企業受價差影響的程度不同,有配額企業面臨的成本端壓力要明顯輕于沒有進口配額的企業,其中對于內銷企業而言擁有配額的優勢更加顯著。從a股棉紡行業14家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來看[2],以孚日股份為代表的擁有配額的出口型企業由于產品出口價格主要參照國際棉價,因此配額對業績的改善作用不大。孚日股份2012年采購進口棉7.53萬噸,占棉花采購總量的94.13%,采購均價為13,300元/噸,2012年毛利率為15.97%,較上年下降1.28個百分點。以魏橋創業為代表的擁有配額的內銷型企業則因相對較低的原材料成本提升了盈利空間。魏橋創業擁有年均30萬噸的進口配額,配額量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進口棉采購量約占采購總量的40%和74%,2012年上半年棉花采購均價為14,000元/噸。2012年魏橋創業毛利率增加1.28個百分點至8.80%,其子公司魏橋紡織毛利率由上年的1.8%上升至6.8%,經營業績有較大改善。而以魯泰a為代表的棉花能夠部分自給的企業則通過產業鏈的協同效應降低了部分成本。2012年魯泰a生產棉花1.75萬噸,棉花自給成本約為16,020元/噸[3],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原材料外購成本壓力。但總體來看,由于中國每年發放的進口配額規模不足年需求量的25%,因此除符合配額申請條件的部分大型企業外,短期內國內多數棉紡企業仍將面臨較大的原材料成本壓力。在內外棉價差高企的情況下,原材料成本上升將加劇棉紡行業出口競爭力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