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裝市場激烈的競爭,要求女裝品牌必須與時俱進、提升品牌創新能力、增強自己同市場的同步性。而在消費市場的激烈搏殺,也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女裝的競爭力。這也是男裝品牌所不能比擬的。”在吳健民看來,中國目前男裝市場的發展,并非依靠品牌的市場化競爭,更多的仍是靠工裝產品的加工、團購業務的發展來支撐,這也導致中國男裝品牌創新能力差、應變市場能力弱的現狀。
“所以,未來中國服裝品牌的龍頭一定是出在女裝品牌中。”吳健民頗為自信地告訴記者。
但對于中國服裝品牌未來的渠道發展,吳健民也表示擔憂。
“最大的市場還在中國”
“我堅持認為,中國中端服裝品牌未來的市場還是中國。”吳健民對于服裝品牌的“走出去”并不盲目樂觀,他告訴記者,從全球市場來看,99%的中端品牌針對的都是本土市場。并且,中端品牌能真正走出去的也屈指可數。
這主要是因為品牌要實現“走出去”,不僅需要良好的產品,還需要企業有強大的商業運作能力,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團隊做支撐。“而它對企業家的能力和背景也是極大的考驗。”吳健民說道。
對此,聚焦本土市場對品牌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但面對目前中國終端渠道的發展形勢,吳健民認為,本土渠道還須進一步梳理和規范。
“目前,商場的泡沫太多,新建商場的數量也在極速膨脹。中國商場在發展上的馬太效應也愈發明顯。優勢商場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其進駐門檻也非常高。與此同時,由于商業地產的擴張加快,許多新建商場存在招商難等問題,經營業績也很一般,許多都處于賠錢狀態。”對此,吳健民認為,這就要求未來商場和品牌加強合作,從而實現共同發展。
面對電商快速崛起的發展趨勢,吳健民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占據了過多的商業資源。這導致專賣店等終端渠道的租賃成本不斷上升,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電商的快速發展。
但這對中國服裝品牌的良性成長并非好事。
“電商的快速發展,不斷推動企業以競價策略進行市場競爭,這對品牌企業的發展形成很大的沖擊。”對此,吳健民表示,中國電商市場還亟須一場政策規范。
“未來的中國服裝品牌市場,一定是線上、線下等多渠道并存的發展趨勢。”吳健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