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市場渠道等對本土品牌仍缺乏肯定
在上海徐家匯商圈,眾多國際名品專賣店的包圍中,國內新銳設計師最近開了一家名為“miu”的品牌服飾店。獨特的香水味吸引了不少顧客觀望,卻鮮有人進去消費?!安徽J識這個牌子,設計理念有點怪,而且價格還蠻貴的?!睍r常逛街的上海市民劉欣娣女士說。
上海靜安寺商圈內,本土設計師品牌創意集市“聚集地”不久前開幕。和商圈內人流密集的百貨、商場不同,“聚集地”人流明顯較少,消費者的購買力尚顯不足。白領何慧說,由于主要賣點是文化創意和手工定制,“聚集地”內設計師產品價格非常高,面向國內“新富”群體的定制禮服動輒數萬元,一件最基本的開衫價格也在數千元。
長期以來,國人觀念里總認為國產服飾品牌要么沒檔次,要么太特立獨行?!安畈欢嗟膬r格,大多數消費者會優先選擇更知名的奢侈品,或去海外購買國際大牌?!焙位壅f。
沒有市場和消費者的肯定,本土品牌青年設計師的生存堪憂。高級定制品牌“JUDY HUA”的創始人、青年設計師華娟,剛剛被評為2013年上海浦東新區“五四青年”。她坦言,剛起步的青年設計師確實是最艱難的?!霸S多設計師由于自身產品不成熟,資金不足,出現一段時間就消失了。除了設計師自身的原因,也和國內整個產業環境不利于初創品牌的發展有關。”
她舉例說,在日本東京,兩三個青年設計師,有一個工作室,就有了創業的基礎。“因為日本的百貨公司非常支持有才華的年輕人,支持有創意的新興品牌,給予他們許多商業扶持,不那么急功近利?!比A娟說,“國內百貨公司則是將最好的位置以最便宜價格租給國際奢侈品,國內品牌放在3樓以上,收很高的租金。一旦半年之內生意不好,就得立刻走人?!?/P>
本土服飾品牌納薇集團董事長牛冬梅也認為,本土青年設計師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渠道的擴展?!艾F在許多本土服飾品牌不比國外的差,但是渠道(例如商場)就是不給你位置。隨著電商的崛起,情況有所好轉,但總體而言,無論是銷售渠道還是消費者,崇洋媚外的心態都比較嚴重。”
青年設計師對職業前景缺乏自信
民國初期,手握剪刀與皮尺的上海裁縫形象,已然是“海派時尚”的典型代表。而那個時候,香奈兒才剛剛在巴黎創立自己的品牌。一個世紀后,前者在我們的記憶中消失殆盡,后者的名字,卻成為了風靡全球的時尚符號。為什么隨著時代發展,往日掌握時尚標尺的裁縫成了高投入低回報的職業?在空前鼓勵創新出彩的今天,設計師卻難“混口飯吃”?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以現代紡織為特色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的東華大學,一直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本土品牌設計人才。然而,作為青年設計師的“后備軍”,東華大學的一些學生對前途卻并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