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靜舉了個例子,在三四線城市,有些衣服土土的,卻賣得很好,加入過多的設計元素,反倒可能銷售不佳。一方面,這是由于大眾的審美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則是批發商沒有真正把設計或是對產品的研發力度提升到一個層面。“對此一定要進行突破,否則產品就會同質化,這是個挺可怕的事情。
但是,又有很多人認為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了設計研發,尤其是在專業市場里,大家對此頗為贊同。”于敏靜說。
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商戶已經開始意識到加強原創設計的重要性。常熟市伊麗佳人成衣廠總經理朱炳康認為,好的設計應該符合兩點,一是能夠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短期效益,二是能夠幫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然而,中國設計師模仿、采集、合并的能力普遍很強,但是原創水平比較弱。打造一個能讓消費者記住的獨特風格,國內很多成熟品牌都還沒有實現,對于中小品牌來說,就更加困難。
對接需求:雙向選擇 各取所需
設計資源與專業市場的對接,某種程度上是各取所需。專業市場需要通過設計滿足商戶需求,提升產業水平;設計需要專業市場,不僅因為這里有巨大的需求空間,同時也在踐行自己的設計師品牌夢。
商戶對設計的需求,自然催生出專業市場對設計的關注。近年來,眾多專業市場已陸續搭建相關服務平臺,如打造創意設計中心、引進設計師工作室、招商設計師品牌入駐等。常熟服裝城是個典例。
專業市場與設計對接
在設計與市場的對接過程中,常熟服裝城已經度過了資源整合期和業務初創期。
江蘇常熟服裝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鄧運華告訴記者,在資源整合期,重點是加大硬件設施的提升,為創意設計元素的導入搭建硬件平臺;其次是搭建對外展示平臺,主要是辦好一年一度的江蘇常熟服裝服飾博覽會,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14屆,有效提升了市場整體影響力。
“進入初創期后,我們做了大量嘗試,其中核心是從2008年開始每年舉辦‘常熟服裝城杯’中國休閑裝設計精英大獎賽,選手覆蓋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業界獲得了一致好評。另外,舉辦了各類創意人才專題對接會,為企業取得設計人才開辟綠色通道。”鄧運華說,通過這種方式稼接,不少創意設計人才已進入市場,還有一些被服裝企業所吸納。
一般來講,有三方面設計資源是專業市場的選擇對象:一是國內外專業院校的設計資源,二是通過國內外各類設計比賽積累和獲得的設計資源,三是行業組織和社會第三方設計服務團體等資源。
設計資源與專業市場的直接對接,不僅幫扶了企業,也是設計師與專業市場的雙贏合作,從專業市場的角度而言,更能以此帶動整個產業的提升。
相信很多專業市場都在韓國東大門服裝市場考察過,該市場的典型特色既是流通,也是設計引導,市場為前店后廠式,好的設計圖、樣稿可以在幾天內就轉化為成品在市場里出售。
于敏靜非常欣賞這種模式。“中國有這么多的成長型品牌,如果能把設計引進流通渠道,實現的將不僅僅是企業、產業水平的提升,更將引領一種行業流行趨勢。”
設計需要專業市場
專業市場需要設計,這正是設計的發展空間,而且,專業市場尤其是產地型專業市場對設計絕對有足夠的吸引力。
例如常熟服裝城,其周邊有50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出于成本考慮大多不會單獨設立設計工作室,因此需要大量購買設計師作品。包括專業市場紛紛開設電子商務,網上經營的門店也需要好的設計,尤其是款式的需求量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