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樣是賣服裝,特別是以賣襯衫為特色的凡客誠品,僅僅成立3年,既沒有廠房和流水線,又沒有一家專賣店,除了設計是自己的,靠一個網站一天實現3萬件男式襯衫的銷售業績。而傳統行業巨頭雅戈爾用了32年時間,在國內建立了1500個專賣店,才實現每天 1.3萬件男式襯衫的銷售業績。前者是后者的2倍。
“海天公司管理層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對行業發展的深刻影響,已開始對公司發展戰略進行全面調整。在不放松纖維、面料等方面研發優勢的同時,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園區,調整生產策略,細分生產單位,為更多C2B模式的互聯網企業提供供應鏈支撐。”張樹升說。
調中轉移
產業轉移要在調整中穩步推進
2013年,產業轉移新動向給行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我國東部地區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繼續加快產業升級,并進一步完善承接產業轉移的軟環境。產業轉移的方向出現了新的動向,向東南亞等其他境外地區轉移有增長趨勢。
對于產業轉移,王天凱表示:“當前,我國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城鎮化為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產業轉移、建設紡織工業園要依據當地的特點做好規劃,準確定位,穩步推進。”全球產業鏈格局的重構使得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合作與競爭并存,開放與壟斷交織,全球經濟變革的重要特征是進入知識型社會,以信息、生物、新能源等前沿科技為核心的發展主導權競爭加劇。因此,中國紡織工業的自主創新必須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以更高的姿態參與全球分工。
“產業轉移的情況超出預想,向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轉移更加突出。”高勇說。李進才也表示:“產業轉移的方向出現了新的動向,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步伐放緩,而向東南亞等其他境外地區轉移的步伐有加快的趨勢。”
2013年,在產業轉移中,一些地區在圍繞上下游產業鏈招商,多方融資,改制重組等方面實行了新舉措。
李忠平表示:“我們轉變招商觀念,2013年圍繞服裝、家紡、染整及功能性產業用布等上下游產業鏈領域招商,重點吸引紡織后加工、服裝等方面的知名企業,延長園區產業鏈,并將2013年確定為‘園區招商年’。”工業園還打造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在注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創新中進一步加強科技含量的定位。在深化企業改制重組方面,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組建紡織集團,在退城進園、解決歷史包袱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通過資源整合與機制轉換及戰略規劃與股權多元,形成產業價值的新飛躍。
調中糾錯
在調整轉型轉移中存在問題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在調整、轉型、轉移中也遭遇不少瓶頸,如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成本上漲、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品牌建設相對滯后、政策不配套、融資困難、產業配套體系不夠完善,產業集聚程度不高等。面對調整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迫切需要探索出適合行業發展的新方式。
王天凱說:“紡織行業在發展中也面臨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首先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要素成本上漲,按原來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同時在發展中既面臨一些體制、機制弊端的阻力,又面臨國際競爭的壓力,尤其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下,受到了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優勢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的雙重擠壓。”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絲綢協會、紡織商會會長蔡雪熊在談到盛澤鎮化纖織造業調整轉型時表示:“近幾年來,盛澤鎮化纖織造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市場變化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亦存在不足之處:一是企業之間轉型升級的發展進程不平衡,龍頭企業、高新企業有資金、有技術、有人才,每年都有新的增長點,轉型升級成果比較大;而一些企業也在轉型,但效果并不理想或尚未起步。二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企業不多,缺乏前瞻性。”
李忠平說:“工業園在招商、政策、融資方面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在招商方面,由于紡織服裝市場仍不太景氣,尤其一些外向型企業的大批量訂單減少,國內市場受阻,企業大多放緩投資,等待觀望;同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政府紛紛出臺政策,使當地企業向外轉移難度加大。土地指標不足,使得部分招商項目無法落地。其次,在政策上從宏觀層面看,存在產業轉移扶持政策不配套和力度不夠的問題,影響轉移速度。在融資方面,受宏觀金融政策影響,如中期票據之類的融資工具無法運用,融資的還款來源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益;而工業園正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與很多機構的融資溝通無法進行到實質性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