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紡織制造行業洗牌加劇,2013年上市紡企頻頻被能源、電子等熱門企業借殼,轉換行業使得企業估值、市值、利潤都得以提升。而受國內原材料、人工等高成本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紡織企業選擇在第三世界國家建廠擴產。
分析人士指出,2014紡織制造行業將延續復蘇態勢,環保政策日趨嚴格,龍頭企業優勢地位將日益鞏固,行業洗牌仍將延續,而隨著棉花新政出臺,國內棉價下降,國內紡企海外擴張加速,中國紡織企業將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上市紡企現“賣殼潮”,2014洗牌延續
日前華芳紡織被嘉化能源借殼方案獲股東大會高票通過,福建南紡和華潤錦華的重組方案被證監會受理,而中國服裝被洋豐股份借殼方案已獲證監會核準,另外還有不少上市紡企存在重組可能。
2013年三季報顯示,以上被借殼企業紡織業務多跌入谷底。業內人士指出,紡織行業目前市場分散,終端不景氣,此時行業進行洗牌,淘汰落后產能很正常,這種借殼、并購的現象2014年還將持續。
一位行業分析師指出,重組并購歷來受資本市場歡迎,紡織制造業正加速轉型升級,而隨著全球產業轉移,隸屬于低端制造業的紡織行業中經營不善者陸續將被淘汰,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徘徊于虧損邊緣的企業正逐漸退出市場,而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龍頭企業地位則日漸穩固。魯泰a(000726.sz)、百隆東方(601339.sh)、中銀絨業(000982.sz)、華孚色紡(002042.sz)等龍頭企業三季度報均顯示業績大增。
多位知情人士此前向大智慧通訊社證實,2014/2015年棉花政策,國家將在新疆推行棉農直補政策,全國范圍不推行。分析人士指出,魯泰a、華孚色紡、百隆東方、聯發股份(002394.sz)將長期受益棉農直補政策推行,國內棉價回歸市場,有利縮減國內外棉價差,增強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
“短期來看,企業可能面臨原料存貨跌價、產品訂單價下調,國內中小紡織企業競爭加劇等風險?!痹撊耸糠Q,短期內棉價應該會有波動,大企業配額多,可以利用期貨市場對沖風險,或更受益。同時勞動力成本上漲和國內外棉價差使得中國紡織品的價格相對優勢明顯減弱,微利的小型棉紡織企業面臨巨大壓力,訂單更多向具備成本控制和技術研發優勢的龍頭企業集中。
受益政策紅利,龍頭企業被長期看好
各子行業環保政策日趨嚴格,許多中小企業受成本限制,往往無法達標而被迫退出市場,訂單日益集中于龍頭企業。如印染龍頭華紡股份(600448.sh)、制革龍頭興業科技(002674.sz)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陳占光11月底告訴大智慧通訊社,《制革行業準入條件》(以下簡稱“條件”)正在征求意見,最快預計1-2個月內出臺。皮革業近期迎來行業收緊政策,除了工信部將要推出的《條件》外,環保部即將發布《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和《條件》針對領域都為皮革制品,不涉及pvc、pu人造革領域。其中,《條件》明確為行政性政策,《標準》為強制性國家技術標準。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此前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行業環保政策看起來較為嚴厲,將刺激行業整合。訂單有望流向規范經營的大型企業。陳占光則表示,《標準》和《條件》設定的環保要求非常嚴格,一些條款高于歐美發達國家。因此,兩大政策將規范小企業,對大企業是件好事。
一位券商行業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年將是龍頭制革企業加速發展期。下游品牌鞋業集中度提升將利好環保、研發和規模領先的龍頭企業市占率提升。而環保政策趨緊,落后產能將被淘汰,信貸、土地等配套政策向優質企業傾斜,行業標桿企業將成為政策調控的最大受益者。
此外,印染行業也屬于重污染行業,2013年1月1日執行的《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引發行業震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調研發現,大批企業無法滿足標準要求,華紡股份是少數達標企業之一。市場人士此前告訴大智慧通訊社,未來印染行業環保政策若嚴格執行,行業整合不可避免。中長期來看,規模企業將分享落后產能出局、市場整合層面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