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諸多公開數據財報對市場一片看哀聲中,安踏作為晉江系的帶頭大哥對外宣布,安踏在結束的2014 Q3訂貨會獲得訂單同比增長,這是過去連續3年市場下滑后難能的強針劑。
筆者作為服飾從業人員,跟諸多服飾業朋友交流覺得有必要梳理跟規整,在過去的2013市場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這變化中,閩派晉江系突圍之道是哪些?執行層方向制定與落地性如何?2013它究竟是一個沉淪年還是變革年?但筆者認為2013它不論如何都已過去,或許是沉淪或許是品牌新紀元,然暫且做一個標簽,也許5年后回望我們方能給予一個定論。不論如何2013它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為服飾編年史寫上濃重的一筆。
【安踏-小貫篇】
和小貫的對話是從拉家常開始,作為老安踏他甚至是我進入服飾行業的引路人,小貫不僅一直服務這個從陳埭出來的明星品牌,而且這幾年自己家人也投資開設有安踏專賣。我想訪談小貫定屬于最客觀的了解安踏的增長,在其背后的舉措究竟是什么?而不是我們經常看到聽到的那些類官方的企業稿。
在這幾年,丁志忠先生是煎熬的,在激情高揚時代,廠家極度強勢的單方向分銷體系壓貨,一方面過分高評估奧運會對運動市場的增長預期,另一面上市被資本市場綁架也應是不爭之事實……
2014年Q3季度的增長背后主要的內動因是什么?在2014、2015的未來零售市場是否能持續連續增長?或者說它是否是運動品牌復蘇的強力信號?帶著這些疑問與小貫拉開碎片化的討論:
1、在過往業績的增長點主要是(網點拓展、品類加寬、面積深拓、單價提升、指標的復合增長及多品牌運作),而面對市場危機時,我們更認為在過去3年的訂單下滑,應是市場因素,安踏有意識的進行技術性調整,以獲取更多存貨的吞吐期,盤活渠道庫存;
2、渠道分銷體系的把控與整合度加高,安踏分銷商體系的凝聚力還是頗強的,早先導入的管理機制為此基礎鋪設了軟件支持;
3、原市場吞吐量經過市場杠桿的調整,倒下品牌的市場份額被更有實力(軟件實力、硬件實力、供應鏈實力及分銷實力)的安踏蠶食;
4、差異化競爭優勢脫穎而出,在品類設計多樣化上,走出同質化泥沼進一步向休閑化、綜合化、專業化三端發展;
5、在營銷體系的幫扶政策執行更垂直與傳達到位,原本冗長的補貨期被縮短,有效庫存把控度更強,對無效庫存的降解更及時;
p.s 然丁志忠先生提及重新定義的甲方合作伙伴,供需乙方市場定位的批發轉零售導向這類的倒未提及。但筆者至少從小貫的言語中看到,安踏的增長它最根本的動因并非是真切的運動市場復蘇,而是安踏更多的注重自身的市場把控、產品研發、零售幫扶及營銷推力的內功,而帶來的健康性的增長。
【特步-阿宇篇】
阿宇服務特步某片區市場,駐扎往返于總部與負責省份,算是空中飛人。聊起2013時,阿宇倒是深沉,說是迷茫,然又是一個競技奮進的一年。
阿宇在過去的2013年,倒是極力的推進批發轉零售導向工作進程,談及閩派晉江系在過去的兩三年的各自的突圍之道?自然亦有如ERKE這類品牌在“彎道超車”中,悄然的進行著自我定位的重新變革。
那2013年的特步在做什么?
“是摸著石頭過河,”阿宇在對話中如此說到,關于批發轉零售,在先前經營管理層面其實是很粗線條的。原來運動的蓬勃發展是時事造就了英雄嗎?
然面對這白惡化的運動市場,是否會被消費者拋棄?倒一直沒有談到問題的核心。阿宇僅說在過去的一年更多做的是零售運營這方面的下沉工作,2013年繼續以塑立標桿,穩固經銷商團隊為主,然人員流失率的高亢是極具殺傷力的問題點,“提福利、倡歸屬”等竟也是工作范疇的重點。若阿宇所說,“貨好賣不好賣是產品問題不好說,但沒人賣貨這是最大的問題,可怕的是現在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面對諸多的困擾,在零售上大范圍的導入培訓機構課程以振雄心。在經銷商面對如此微利的情況下,資金外流亦是事實。為穩固其陣營,保證店鋪的存活率,陸續導入零售幫扶隊駐店管理及銷售(若干月),讓其從新店到成熟店鋪而交接于經銷商也是作為品牌方的工作重點。
對于2014年的突圍,“吸引力法則”聽的是莫名,而說到的轉零售,零售怎么轉?倒是阿宇說道的“零售就是細節,細節就是出路。”讓筆者記憶深刻,認同非常。
渠道大的方向來說是拓展復蘇的一年,洗牌洗了2年了,倒下很多品牌,2014年的機會點還是比較多的。
兩條腿走路:零售單店提升還是艱巨的,只能讓其放緩步伐;渠道拓展將進一步啟動,同時加速工廠店的布局,允許渠道多樣化的存在。
P.S 跟阿宇的對話,其實主要面對著其負責片區而展開,對于特步2013年運作PUMA運動、啟動TOP潮裝、重啟kids及女式時裝鞋的開設均未談及。筆者想,特步的多元化步伐在陸續啟動中,然渠道與零售這兩條腿能否抓的好,抓的穩!而是其重點,要下沉去運作做好、做透、做強!恰如阿宇說的那句“細節就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