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繁多 企業透不過氣
目前我國棉紡織企業需繳納的17%的增值稅、25%的所得稅,以及土地使用稅、城建稅、房產稅、印花稅、地方教育費附加、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殘疾人基金、環保費、工會經費等各種費用項目。除了這些與其他工業企業相同的稅費項目外,棉紡織企業還承擔著棉花增值稅“高征低扣” 的不合理稅賦。以同屬于農產品的大豆舉例來說,大豆加工成豆油,棉花加工成紡織品,大豆和豆油同歸屬為農產品,它的進項稅與銷項稅都是13%,而棉花加工后的紡織品則歸屬為工業品,銷項稅率為17%,這樣一來,棉紡織企業就多承擔了4個百分點的不合理稅賦。
過去,棉紡織企業的能源、勞動力成本較低,企業還能承受這種“高征低扣” 的稅收政策,但現在棉紡織行業的平均利潤只有4%,這種“高征低扣”的政策已經壓的企業透不過氣。國家應盡快改變這種政策,實現平征平扣,減輕企業稅賦,還棉紡織企業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如果棉花的進項稅和銷項稅能保持一致,都是13%,那么全行業將新增利潤40多億元,這無疑是為處在困境中的紡織業送來甘霖。
企業靠補貼是長不大做不強的,由于市場競爭導致各種壓力必須靠企業自身轉變發展方式來消化。但是像銀行融資貴,國內外棉價倒掛,棉花進項稅與銷項稅不統一等問題,是靠企業自身努力解決不了的。隨著安徽、河北兩省將皮棉、棉紗納入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這種長期制約棉紡織企業發展的“高征低扣”現象終于有所松動,相信隨著政策不斷向利好方向調整,棉紡織企業的春天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