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紡織行業最終依托自身調整轉型的力量,延續了“十二五”以來的平穩發展態勢。全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5%。無論是與同期的其他工業產業還是與自身過去數年相比,紡織行業2013年的經濟增速都不算十分突出,但考慮到并無明顯起色的國際市場,持續上漲的綜合制造成本,以及毫無調節彈性的高額內外棉價差,行業依然實現這樣的增長,已屬難能可貴。
經濟指標中增長較為突出的,一是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1.2%,高于上年7.9個百分點;二是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8%,高于上年8.1個百分點。雖然這兩項指標較高增速的背后都存在2012年內外棉價差驟然拉大所造成的基數過低因素,卻也依然不能抹殺行業在轉型升級道路上的真實進步。畢竟與2012年相比較,國內外棉價差并沒有縮小,真正發生變化并最終支撐行業平穩發展的,還是企業適應與化解不利影響因素的能力。
2013年紡織行業運行質量穩步提升,先進技術應用與綜合管理水平提升,促進了資產利用效率、市場反應能力改善,管理、財務等費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長,綜合贏利空間穩中有升,成為行業實現平穩運行的關鍵。
產業內在發展結構得到優化,家紡、針織、產業用、服裝等終端產業運行質量良好,表明行業與市場銜接基本順暢。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產銷增速明顯領先行業平均水平,在纖維加工總量中占比擴大至23%,產業鏈結構進一步優化。上游化纖、棉紡行業雖面臨原料、市場等多重重壓,但生產情況依然基本正常,為全產業鏈順暢運轉提供了有力原料保障。內需市場電子商務成交額快速增長,東盟等新興市場對行業出口拉動作用加大,顯示企業市場開拓能力的積極變化。中西部紡織企業產銷、效益增速總體高于東部,在區域布局結構上表現出新的增長活力。
“十二五”以來,紡織行業經濟發展速度總體平穩,但較之“十五”和“十一五”時期明顯放緩,而內在結構性調整日益加劇,已是明顯的趨勢性特征。2013年行業的運行表現仍然是這一特征的延續和深化,也再次印證了紡織行業確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往驅動行業的市場與投資兩大因素仍在客觀發揮作用,但確保行業真正抓住市場機遇,不斷提升固定資產投資有效性,根本還在于行業內在綜合實力。換言之,內在發展質量與結構已經替代增長速度,成為紡織行業發展追求的根本。
2014年紡織行業依然面對多種風險考驗。最新公布的2月份統計數據顯示,行業生產及內需零售均僅有一位數增長,增速較上年同期明顯下滑,出口則同比負增。盡管歷史規律表明,年初數據經常受到春節季節性因素及統計基數因素影響,并不足以代表全年發展走勢,但總體偏低的數值依然能夠表明行業發展并不輕松。從國際宏觀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到內需市場的發展階段性,再到生產要素價格提升的剛性,紡織行業在2014年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無論是否可以預先估計,其最終發生都完全不受紡織行業的控制。但是,無可奈何的發生,并不意味著無所適從地面對。紡織行業依然堅定地行走在加快調整與轉型的道路上,有了發展結構與質量的支撐,新的一年依然值得期待。
運行亮點
出口實現平穩增長
經濟發展結構優化
棉制品對行業出口增長貢獻率為33.5%
體現效率提升支撐與進口棉紗替代作用
內外棉價差在2012年驟然拉大,對棉制品出口的沖擊較大,造成當年出口基數偏低。實際上,如果與2011年相比較,紡織行業出口總額兩年年均增長7.2%,與行業“十二五”年均增長8%的規劃預期基本吻合。而如果扣除價格因素,出口數量年均增速僅為3%,行業實物出口規模并沒有明顯擴大。
近幾年,國際經濟形勢的錯綜復雜和我國制造成本持續提升,使出口走勢變得愈加難以預料,但紡織行業出口卻以超預期的表現走完了2013年,全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到29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1.2%,增速高于2012年7.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出口總額增速3.3百分點。
僅從需求角度講,2013年的紡織品服裝國際市場表現與2012年相比較可謂有所起色,但總體依然平平。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扣除日元貶值因素全年同比下降1.3%;歐盟進口額也因需求低迷直到12月才擺脫衰退,同比略增0.9%。因此,紡織行業出口增速反彈,不能不說與2012年的較低基數相關。
不過,企業自身適應能力的提升更加不能忽視。畢竟2013年近5000元/噸的國內外棉價差較2012年并未縮小,行業出口依然反彈,完全證明了紡織企業在適應與化解不利影響因素方面有了自己的探索。
棉制產品出口基本平穩,全年出口額增長11%,增速同比加快8.1個百分點,對行業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33.5%,體現出生產效率提升的積極效果與進口棉紗替代高成本原料的保障作用。東盟市場一枝獨秀,出口額同比增長28.3%,占全行業比重提升到11.9%,取代日本成為我國第三大貿易對象。
新興電子商務渠道發揮內銷替代作用
中小城市乃至鄉村市場具備增長潛質
我國經濟步入增速換擋周期,全年GDP增長7.7%已屬不易。產能過剩、投資趨緩等多重因素,對就業及收入的快速增長形成制約,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變價加權增速為8.1%,較2012年放緩2個百分點,消費增速同步放緩也是必然的結果。
2013年的內需市場表現依然平穩,也依然是紡織行業重要的發展動力來源。但僅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情況來看,與增速輕松逾20%的“十一五”時期相比較,近幾年國內衣著類商品零售增長顯得沉悶不少。2013年限額以上紡織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速僅為11.6%,較2012年下降6.4個百分點。
限額以上衣著零售增速的放緩,一方面與國內宏觀經濟環境有關,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電子商務對于傳統渠道的強大替代能力。2013年“雙11”購物節,電商平臺創下新的銷售奇跡,其中位居前列的商家多銷售紡織服裝產品。相關數據表明,2013年家紡類商品電商銷售及淘寶平臺服裝零售額均較2012年翻了一番。
另外,國家統計數據尚未覆蓋的限額以下小規模零售增長情況依然可謂平穩。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的監測數據,專業市場紡織服裝產品成交額增速高于限額以上衣著商品零售增速,可見中小城市乃至鄉村的零售市場仍然具備平穩增長潛力,值得給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