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服飾產業是永恒的產業。”虎門鎮鎮長曲洪淇說,盡管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還存在不確定的因素,但鎮政府做強做大服裝產業的決心沒有變。第18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展區總面積2.3萬平方米,共有展位816個,凸顯出虎門服裝產業的堅實基礎和行業提升空間。
近幾年來,虎門服裝行業的發展業態正在悄然改變。以傳統批發零售商為主導的單一模式已發展成傳統批發零售商、加盟店商、電子商務、高級定制四種模式并存的產業格局。據虎門經濟科技信息局局長譚志強介紹:“這四種模式每一種都各具自身特點和優勢。如傳統批發零售以量取勝;加盟店商的連鎖效應和品牌效應強;電子商務則兼具低門檻、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點;高級定制更是突出品牌的高附加值。如果能充分發揮這四種模式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來助推虎門產業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譚志強所說的這“前途不可限量的合力”就是虎門鎮政府日前新鮮出爐的“云計劃”。譚志強說,將于本月15日啟幕,為期4天的第18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以“融合·創新”為主題,即融合產業熱能,創新時尚力量,助推虎門服裝產業“云計劃”項目落地。
四輪驅動“云計劃”
“傳統批發零售商+加盟店商+電子商務+高級定制”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目前在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中并不多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集群企業經營意識所限。
四種模式之間是否只有對立,不能共存?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首先是線上與線下的矛盾。做實體經濟的傳統批發零售商和加盟店商懼怕電子商務對實體經營的沖擊,做電子商務的又會覺得做實體經濟投入高、壓力大;其次是傳統的批發零售商和加盟店商也會觀點不一。批發零售商認定走品牌之路太艱辛,加盟店商又會覺得做傳統的批發零售有損品牌形象;而對于高級定制來說,傳統批發零售商、加盟店商及電子商務均在同一條戰線上“口誅筆伐”—高級定制門檻太高。在本屆服交會的電商論壇上,業界專家及實戰操手將會深入淺出、高屋建瓴地探討虎門“云計劃”的可操性及對行業發展的深遠意義。
“統籌建設虎門服裝"云計劃"項目絕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基于我們對虎門服裝產業基礎和當前行業發展形勢的再認識,是經過長期醞釀、深思熟慮之后對虎門服裝未來的再規劃。”譚志強認為,統籌建設虎門服裝“云計劃”項目切實可行,虎門服裝產業基礎堅實、優勢明顯,四位一體的“云計劃”發展模式所形成的合力在助推虎門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上定會產生疊加效應。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虎門全鎮共有服裝服飾生產企業2346家,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年工業總產值約200億元;現有服裝服飾市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40個專業市場,1.5萬經營戶,年銷售額近500億元。為加速虎門服裝行業轉型升級,加強虎門電子商務資源整合,虎門鎮大力建設服裝電子商務平臺。在虎門鎮政府的引導、扶持下,虎門衣電園電商產業基地、虎門服裝創意產業園、虎門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大瑩電子商務創業基地、虎門品牌孵化展貿中心五個硬件項目正在不斷完善和趨于成熟,本屆服交會上,首次舉辦的虎門服裝網上交易會,也將高舉高打電商概念……
譚志強說:“虎門鎮既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又有堅實的電子商務基礎,還有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無與倫比的物流保障,可謂萬事俱備,只欠"云計劃"這股東風。”
巨資助推本土電商
據記者了解,虎門的“云計劃”并非紙上談兵。早在今年8月,虎門鎮政府便與阿里巴巴簽訂合作協議,“廣貨網上行”系列活動走進虎門—阿里巴巴·虎門服裝產業帶平臺項目正式啟動,共同打造虎門服裝網上商城。這雖是阿里巴巴在廣東部署的第一個產業帶平臺,但虎門鎮政府卻斥資600萬元,意在助推本土電商零成本進軍電子商務領域。
“目前我們在全國建立了30個產業帶平臺,虎門鎮是廣東省第一個產業帶平臺,重點著力于以電子商務發展來帶動服裝產業內貿發展。”阿里巴巴事業部總監楊潤華介紹說,阿里巴巴中國產業帶平臺是一個全新的B2B子站點。此次之所以選擇虎門作為廣東第一個落地的產業帶,源于虎門完善的配套落地機制、政府政策支持以及部分代表企業的推動。虎門產業帶建立后,將服務于虎門鎮內尚未進入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通過專業的團隊在網上進行代理銷售,幫助他們開拓網上銷售渠道,實現實體商鋪與網上商鋪齊頭并進,線下營銷與線上營銷聯動發展。
譚志強指出,此次虎門與中國第一運營平臺阿里巴巴合作,共建中國產業帶—虎門產業帶平臺,旨在把電商企業集聚在該平臺上,打造虎門服裝網上商城,建立一個永不落幕的網上展館。虎門鎮政府第一年投入的600萬元將在引流量、代運營、網店裝修培訓三方面幫助入駐平臺的近300家電商企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