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買家更傾向購買高品質的服裝和紡織品,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高品質服裝和紡織品更能確保支出的可控性。與其花很少的錢去買很多件穿了一兩季就不再穿的衣服,還不如買一兩件價格雖貴但不易過時且用料考究、款式經典的服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云峰向《服裝時報》記者表示,“人們不會像過去那樣熱衷于快時尚,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這也就是為什么慢時尚逐漸回歸的原因。”
2013年9月16~19日,第九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巴黎)暨巴黎國際服裝服飾采購展(CTAF/APP Paris)(以下簡稱“巴黎展”),將在巴黎布爾歇展覽中心與歐洲知名的Texworld服裝面料展同期同館舉辦。盡管歐洲市場不太景氣,但巴黎展依然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拓展歐洲市場的重要平臺。
快速準確落地歐洲市場
國際服裝聯合會(IFM)近期的一份報告對目前歐洲服裝市場的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目前歐洲服裝市場整體壓力較大,服裝零售增長速度過緩。一方面是由于消費者捂緊荷包,對每一筆支出都非常謹慎;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發生了變化,從此前對快時尚的熱衷轉向理性的花好每一筆錢的“慢時尚”理念,加之歐洲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健康安全的服裝產品,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市場的主流方向。
“慢時尚其實未曾離開歐洲市場,這從近幾年的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巴黎)上就看得出來。”林云峰介紹,在連續幾屆的巴黎展上,最受歐洲買家歡迎的企業如寧波的恒遠、銘朗和北京的泛美,擅長于做工精良的男裝,產品定位于中檔和高檔。而以蕪湖歐派、南通吉安、南通美瑞、杭州詩亦格為代表的女裝企業,因其服裝質量優秀、設計感強、品類豐富,頗受歐洲買家的青睞。此外,一部分參展企業兼顧OEM和自主設計開發的產品,附加值較高,受到了歐洲客戶的歡迎。還有一批企業,像大朗毛衫產業集群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下工夫,加強產品檢測,確保投放標準,提升產品質量,以更加環保、優質的產品來滿足歐洲市場的需要。
從這些企業在展會現場的表現和展后回訪可以看出,歐洲市場單靠價格優勢競爭是不夠的,首先要通過市場提升產品、服務和質量上的附加值,其次是要有使產品準確落地的平臺渠道。
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紡織貿促會)、中國服裝協會和法蘭克福展覽(法國)公司承辦的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巴黎)暨巴黎國際服裝服飾采購展(CTAF/APP PARIS),從創辦伊始就為展商和專業觀眾提供一個“貿易+信息+時尚”的綜合服務平臺。巴黎展突出產業鏈上下游銜接的優勢,為國際采購商提供一站式集約、高效、便捷的采購服務,同時為包括中國參展商在內的全球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帶來新的商機。買家既可以接觸到中國供應商,也能接觸到來自亞太區其他紡織品服裝生產商和貿易商。在這樣一個國際化、多元化的平臺上同臺競技,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競爭力優勢更能得到彰顯,參展企業能獲得更多買家的關注。參展企業還可以分享全球業內最新資訊,通過參展尋找渠道合作資源。此外,企業通過參展能夠更快捷地掌握歐洲新一季的流行趨勢,把握歐洲服裝成衣市場的演變脈絡。這些貿易成交之外的附加價值有時更為重要,是使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和企業提升的寶貴養份。
因此,無論從增加產品附加值的角度,還是幫助企業快速準確地落地歐洲市場的角度,巴黎展無疑是一個有效平臺。
連續參展比例逐年提升
據悉,第九屆巴黎展展出的面積為1200平方米,比上屆增長20%。 從報名的國內展商分布區域來看,除了傳統的紡織省市江、浙、滬以外,福建、安徽、廣東等地區的展商報名也非常踴躍。而且,連續參展企業的比例逐年提升,從去年的40%提升到今年的50% 。浙江卡爾、北京泛美、寧波恒遠和銘朗、蕪湖歐派、南通吉安、南通美瑞、杭州詩亦格等企業繼續備戰的同時,一些新參展的企業如青島紅領、浙江奧奔妮和東方輕工也紛紛加入到了這支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