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眼
眾籌如何從小眾走向大眾
實際上,從2012年開始發展的國內眾籌,較之于其美國的眾籌前輩,發展并不太理想,業內雖熱鬧但較之于團購、余額寶等網絡新事物,其知名度并不大,而且發展前景也并不明朗。產品眾籌幾乎淪為團購和預售,但投資人還不得不承擔團購所沒有的風險;股權眾籌因為政策原因,還未有發展空間;所募集的資金也有限,遠遠不能與美國的kickstarter、Indiegogo相媲美。究其原因,一在政策,二在氛圍。
先來看政策,眾籌剛進入公眾視野時,許多人認為將是互聯網金融的突破之舉,可以用極低的門檻實現不少普通人的創業夢和天使投資夢。同時也有無數的潛在好項目等著你去發現和投資。事實上,因為政策出臺的滯后性,監管處于真空地帶。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眾籌進行規范和管理。開句玩笑,互聯網上你甚至不知道電腦另一端你的投資對象是不是一條狗,如果有人利用眾籌網站來進行金融詐騙的話,這無疑將對投資人造成極大的風險。這也成為眾籌大眾化之路的最大障礙。
再看氛圍,眾籌從國外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相比于國外眾籌的紅火,中國的眾籌其實有先天不足,一是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氛圍不強,讓人眼前一亮的眾籌項目不多。二是雖然目前民間有許多閑置資金,但普通人的投資心理更愿意保本,而不愿承擔風險。
要讓眾籌這一新興行業由小眾走向大眾,寄望于互聯網金融政策的支持與創新,也需要慢慢培養大眾的消費習慣,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