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享了這樣一個細節:匹克在美國開專賣店前,對市場進行了調查,問及是否歡迎匹克在美國開店,華人和美國人都給出樂意的答案;當問起是否會購買匹克的商品,美國人爽快地說可以,而華人給出的答案是看看再說。在國際化品牌戰場廝殺多年的許景南常有這樣的感慨:“國人的自信不足,外國的品牌比國內強的念頭,讓走出國門創國際品牌的企業常常感到自己是在孤軍奮戰。”
2005年,NBA場上第一次出現中國匹克中文廣告,它用中文告訴全世界,這是中國匹克,中國人的匹克。“當時許多華人都很激動,紛紛致電感激匹克,他們幾十年都未曾在NBA賽場上看過中國民族企業的中文廣告。”許景南對此十分驕傲。
“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民族企業才能很好地走出去,國家強大是對創國際品牌的最大支持。有了國內的認同作為支撐,我們走向世界就更容易了。”而讓許景南憂慮的是中國至今還未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他常常問自己,“匹克能不能成為案例?”
許景南有著自己的盤算,名稱國際化、標準國際化、商標國際化、品牌國際化、資本國際化,五個步驟慢慢來,缺一不可。在當前國際大環境下,企業面臨市場疲軟的考驗,然而在許景南看來這不是什么大困難,只要在內部加強調控,在銷售策略方面加以調整,如采取銷售扁平化措施,減少中間環節的消耗,相信很快就能回升。許景南的信念建立在國家的強大上,他堅信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強大,他的信念基于民族企業必然會走出國門的正確研判,這樣的家國情懷讓許景南自信滿滿地下了這個賭注,而輸贏對于他來說早已不再重要。他曾經說過,“我寧可死在奔向國際化的道路上,也不愿躺在國內市場的功勞簿上曬太陽。”今天他說,“我一生甘愿只做這么一件事,這一代做不好、做得不夠,還有下一代。”
愚公移山,為的是搬開門前大山,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而許景南帶領著匹克人也唱出:來到世上的人,都是趕路人,匹克只為攀越高峰而生。
苦盡甘來的國際品牌路
2012年5月,匹克董事長許景南被授予2011-2012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榮譽稱號。